就在國內文藝界期盼金雞百花到來的時候,歐洲三大之一的戛納影展已經開幕了。
伊莎貝爾·阿佳妮拿下了影後桂冠,有兩部作品同時參賽:《四重奏》和《著魔》!《著魔》推薦一下,裡麵有阿佳妮和魔鬼啪啪啪的鏡頭……
而以年初的柏林影展為起點,今年正式拉開了國產片出海的序幕,中國電影代表團同樣第一次去了戛納,帶了《馬路天使》《三毛流浪記》兩部展映,展映,不是競賽。
第一部參賽片,要等到明年的《阿q正傳》。
客觀講,在這個階段西方人雖然想看中國電影,但究竟想看的是什麼,他們自己也不清楚。
直到第五代的出現,他們完美填充了這個需求,以陳楷歌的《黃土地》,張藝某的《紅高粱》為代表,那些老外一瞧,喲!對對對,我們就愛看這個,你們就拍這個!
拍什麼呢?
民族的、野蠻的、落後的、有著變態封建禮教的社會、受壓迫的男人和女人、覺醒者與保守者的抗爭,如果能來點洪流背景,那就更受西方待見了。
最初的得獎,或許是偶然,比如《紅高粱》。
之後的雷同,那就是故意往上湊了,比如《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
不討論電影好壞啊,隻是說這幫導演和海外投資方,都清楚拍這種片子在影展會受歡迎,拿獎幾率高——是西方定義了中國電影,同時,也是中國電影上趕著讓人家定義。
到了90年代末,中國社會發展了,再拍封建禮教和洪流就太遙遠了,於是第六代應運而生。
他們拍的是在社會轉型期國內的那些邊緣群體,誒,西方人又找到新的g點。
第五代好歹還嘗試過轉型,第六代則是一頭紮進去,早變成人家的形狀了,一直持續到今天。比如婁燁,拍了部“反映”國內疫情的電影,去戛納捧人家臭腳。
給一幫老外看破防了,中途紛紛離場,還給打了0分。
婁燁的原意是,批判國內各種不人道的霸權行為,但在老外看來,卻是“雖然你們死爹死媽死孩子,運屍車跟長龍似的,但我們可是三個月無法點外賣啊!三個月不能出門啊!”
老外不會覺得他在諷刺中國,反而在諷刺自己。
時至今日,中國電影的話語權始終沒跟上國力增長的話語權,一方麵是不爭氣,一方麵追根溯源,根子就在80年代呢。
……
話說回來,陳奇在杭州一邊寫劇本,一邊等待頒獎,偶爾請何情小胖妞吃頓飯。
眨眼到了5月22日,典禮前夜。
仿佛全國有名有號的文藝工作者,一下子齊聚杭州。
北影廠出了一組人馬,即王好為領銜的《廬山戀》。上影廠風頭最勁,兩部大熱《天雲山傳奇》《巴山夜雨》全是他們的,大名鼎鼎的謝晉導1979黃金時代(睡覺會變白)最新章節手機訪問:https://m.101nove.com/wapbook101726/48186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