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聽著李複的話,無奈的搖搖頭。
他是認同李複的觀點的,隻是他更覺得,李複應該去當官
“你就真的不想當官?以你的才能,是能夠造福一方百姓的。”李淵說道。
“那陛下是想讓我去一個地方,去做地方上的父母官嗎?”李複問道。
李淵想了想,搖了搖頭。
李複作為三哥唯一的兒子,他還是想讓李複留在長安,留在長安朝堂上。
“造福百姓,也不一定要去地方上,在朝中當官,能夠做的事情更多。”李淵說道“入朝堂,你手中的權利就越多,能夠提出一些,有利於百姓的朝廷政策,做的能比地方官,更多。”
“叔,也並非是小侄不願意做官,隻是,做官難啊。”李複笑道“小侄現如今的能力,也隻夠折騰自家莊子的,讓小侄去折騰天下百姓,這不太好。”
建議歸建議,不是所有的好的建議提出來,被采納了,下行之後都能收到好的效果的,或者說,真正落實的,就根本不是朝廷想要的結果。
一層一層的下去,有些東西,是會變質的。
李複從來不覺得自己比長孫無忌和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聰明,也不覺得自己比他們更加了解大唐的百姓,了解大唐的情況。
什麼都不了解,一味的靠著自己的理想中的東西去做事,那都是虛的,無法腳踏實地。
“當年商鞅變法,他還靠著自己的腳步一步一步的去丈量秦國的土地,去了解秦國百姓的情況呢,回來之後,才跟秦郡製定變法之策,因為足夠了解,所以商鞅變法,即便是有動蕩,那也是人力可以控製的,百姓能夠接受的。
而小侄,隻是在涇陽縣生活,沒有什麼資格說自己了解大唐的百姓,了解大唐。”李複說道“說白了,小侄的見識還不夠,胸中未有丘壑,讀了書,卻沒有讀萬卷書,也未曾行萬裡路,未曾見過涇陽和長安以外的百姓生活。”
“而這天下,是日日都在變化的,從前隋到如今的大唐,也還不到十年,天下就徹底變了樣,不是嗎?”
李淵看向李複的目光中,除卻欣賞之外,也帶了幾分複雜。
自己的這個侄兒,穩妥的不像是個年輕人。
李複認為自己所謂的了解,無非就是從史書和各種文學作品去了解到的,那裡麵的記載,是真正的大唐百姓嗎?都是冷冰冰的文字。
而現如今自己麵對的,都是有名有姓,有血有肉有溫度的人,這是不一樣的。
拿著一個莊子做實驗,在這裡折騰,無論造成什麼後果,李複自己都是可以承擔的,哪怕是一年的收成全無,李複也可以自掏腰包養活莊子上的百姓。
但是當了官之後,位置站的高了,不了解底層的實際情況,一個決定做出來,一旦做錯了決定,造成的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就像先前商量著遷都。
這便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真要是做了,那大唐可能就沒了。
李淵並不是個接地氣的,他的經曆就導致了他無法接地氣,無法去了解底下的人生活如何。
不然他也不會說出“為什麼不吃羊肉”這樣的話。
那是不吃嗎?
是,現在的李複吃得起,但是尋常百姓家呢?
有幾個舍得吃的?
李淵看著李複開口說道“你能有這份見識和想法,就已經比許多官員要強了,大多數的官員在出仕之前,無非也是在家中讀書,在族中蒙學,而後被族中長輩舉薦出仕,入朝為官,真要是比起來,你的見識不比他們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