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邊聽一邊點頭。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隻是以共和作為年號,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
怎麼頭上這頂帽子今天有點涼颼颼的?
而且想起共和這二字的出處,感覺寓意不是很好。
太上皇並非周厲王,自己也並非共伯和
李複一邊說著一邊看著李世民,看他微微點頭,心中滋味兒複雜,難不成,大唐要越過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從明年開始,走向共和?
帝國主義的共和,依舊是君主專製,這是偽共和。
也隻是個名頭而已。
但是,千百年後,人們再說起大唐,說起李世民。
我國自古以來早在幾百年前遙遙領先!
“共和”李世民喃喃的念著“雖然涇陽郡王的注解,十分貼切當下的形勢,但是,依舊不能表明朕治理天下的決心和本意。”
“是啊。”房玄齡也應聲“這仿佛是將責任都推給了臣子和百姓,雖然天下為公的理念是好的,但是卻弱化了朝廷的重要性。”
實際上,房玄齡是想說,弱化了皇帝的重要性,即便是治理天下,各級官員都有責任,但是治國理念,重在朝廷,重在皇帝。
皇帝的思想理念,影響著整個朝堂,影響著整個天下。
年號,是要體現皇帝的治國思想,就如同陛下自己說的,讓天下百姓都知道,他治理天下的決心。
“魏征,你怎麼看?”李世民看向了坐在角落裡的魏征。
從開始商議到現在,魏征一直坐在那裡不吭聲。
“我不是沒有想過,成為陛下的臣屬之後,安撫河北,諫議朝政,我有些感想,文王演義,孔子作易傳,易傳說,貞觀之道,天下者也,這個貞字,是中,正的意思,這個觀字,是顯示的意思,所以貞觀,是顯示中正。
孔子又說,政者,正也,夫子的意思是說,以身作則,是政治的根本,陛下,我以為,貞觀顯示中正,是治理天下的根本。”
“所以,我的建議是,新年號可否用貞觀。”
李複洋洋灑灑撤了一大篇,雖然意思也是差不多,也是光偉正,但是卻不如魏征在這引經據典,拿著孔子易傳說服皇帝。
聖人都這般說了,皇帝不得好好考慮考慮嗎?
按照聖人的說法,皇帝治理國家,以身作則,引領臣民,如此,更能讓百姓信服。
孔子是至聖先師,百姓信任這個。
李世民聽過魏征的話之後,也是意動。
李複心中微微歎息,走向共和的事情不會提前到唐朝了。
不過,本就是太宗在位,貞觀之治。
曆史的車軲轆哪兒有那麼容易就歪了。
到了貞觀朝,便是大唐盛世的開端了,在這個大的基礎上,想要做出改變大方向的事情,不容易,不在一朝一夕。
“貞觀”李世民起身“好啊,我以武平定天下,我喜歡用硬弓,到目前為止,死在我箭下的,有記錄的,應該是有一千多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