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活了一輩子了,到了這把歲數,才有點新的體會,也就不枉來這世上走一遭了。”陸德明高興的說道“自從我有了這些新的感悟和體會之後,我覺得,人都通透了不少,但是還是不夠啊,有的東西,還是很模糊,跟一團迷霧一樣在腦海裡盤旋,我得弄明白。”
“那也不著急,慢慢來,把您所感所想,都認真的記錄下來,往後,說不定是要成書的,流芳千古啊。”李複鼓勵著陸德明。
儒學是需要進取的,是需要不斷的開拓的,需要不斷的摒棄糟粕注入精華,才能更加長久的,健康的延續下去的。
漢唐儒家,何其暴躁。
但是自宋之後,儒家思想就沒有了進取性。
陸德明若是能夠承上啟下,延續這種進取性,那他就是名垂千古,就是流芳百世,就是儒家後繼之聖了。
可惜,乾這活兒的不是孔穎達,不然的話,以孔家傳人之名,造就的成績會更加耀眼斐然。
但是陸德明這老頭也不錯了,活得久,歲數大,人生累積的多,在以往的歲月中,他也沒有虛度,也是揚名在外,有名的經學家,訓詁學家。
撰《經典釋文》三十卷、《老子疏》十五卷、《易疏》二十卷,並且在世間流傳。
而且還著作有《周易注》、《周易兼義》、《易釋文》等作品。
這是對周易大有研究的人,能研究到他這個地步,當世沒有幾個人。
但是現在這老頭,暫且放下了經學,開始研究“知行合一”了。
就看他目前這個狀態,有生之年,說不定真能讓他研究出點什麼來。
就算是他一個人研究不出來,還有他兒子,他孫子。
陸敦信現在雖然不理解他父親的行為,但是那也是因為陸德明沒有認真告訴過自己的兒子,自己現在在做一件什麼樣的事情。
說白了,父子倆缺少溝通。
這要是帶上自己的兒孫一塊研究,說不定還能成為一段佳話呢。
今日李複的到訪,讓陸德明十分高興,隱隱約約更是有些興奮。
因為他覺得,家中並沒有人能夠真正的理解自己。
但是李複能!
他能理解自己在說什麼,他能理解自己的做法是為什麼。
他拉著李複在書房之中侃侃而談。
“我啊,到了這個年紀,還不知道能活多久呢,若是在壽元將近之前,不能將其整理出來,這將是我畢生的遺憾呐。”陸德明感慨著。
“大過年的,彆說那些不吉利的話。”李複說道“連醫者都說,你現在的身體比以前都強健,多活動活動腿腳,活個百十來歲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哈哈哈哈,好好好,那就承您吉言了。”陸德明笑道。
“不過,您既然在家裡研究這些東西,也是學問,為什麼不帶上陸右侍呢?”李複好奇的問道“他從小不也是承了您的衣缽了嗎?”
有一個研究學問的父親,兒子又怎麼會學問淺薄呢?
陸德明搖搖頭。
“他現在,還不到火候呢。”
“那簡單說一說,我覺得也沒什麼,您的兒子,您的孫子,將來都是傳承您衣缽的人。”李複說道。
李複回想起來這邊的時候,中途陸敦信說的那些話,做兒子的,一點都不了解當爹的,不過話又說回來,按照傳統的父子關係,出現這樣的情況也很正常。
父不知子,子不知父。
漢武帝不也這樣嗎?
可見長一張嘴,會說話,有多麼的重要。
就算是現在陸敦信不理解自己的父親在家的做法,隻要陸德明跟兒子好好說一說,就說自己在悟道,在感悟新的學問,那陸敦信也是個做學問的人,他還能不理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