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德明笑了笑。
“要麼怎麼說匡衡運氣好呢?入朝為官,運氣使然,能做高官,也是他的運氣使然。”陸德明解釋說道“一旦進入了朝廷,做了官員,遇到什麼樣的君主,有什麼樣的運氣,那都是說不準的。
如同我所說的那般,比匡衡有學問的人,了大有人在,但是便隻有他,短短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從寒士成了宰相。”
“當時正是朝廷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候,匡衡的諫言,與朝廷的需求是切合的,皇帝需要他這樣一個人,他的見解和言論,十分符合那時候的朝廷氛圍和環境,因此,得以平步青雲。”
李複認真點頭。
這下理解了,漢元帝瞌睡了,匡衡遞枕頭。
可不看好他嗎?
“若是那匡衡,不忘讀書人的初心,也必將是大漢之福,他的人生,他這般經曆,也足夠讓他更加的耀眼,能激勵更多的人,讓人們更深刻的記住他。”
“隻可惜,平步青雲之後的匡衡,逐漸的開始迎合上意,最終淪為一代弄臣和巨貪,可悲可歎。”
“人啊,手裡一旦有了權利,不加以控製規範自己的心和行為,就要出大事。”
“自古成大事者,心性必非尋常人可比擬。”
陸德明緩緩的跟孩子們講述著。
“那匡衡代行丞相之職之後,便與中書令宦官石顯勾結在一起,黨同伐異,看朝中誰不順眼,就聯起手來,整治誰。”
“有句話,你們應當聽過的,那時候漢朝說,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說出這句話的功臣陳湯,在打敗了匈奴,得勝歸朝的時候,匡衡與石顯兩人擔心陳湯得到豐厚的賞賜,超過他們,於是兩人便聯名上奏,彈劾陳湯,父喪不歸,打了勝仗之後,目中無人,假傳聖旨,貪功冒進,擊殺郅支單於是假,等等不忠不孝不義等。”
“結果戰功赫赫的陳湯,就在這樣一道殺人不見血的奏疏之中,失去隆恩,隻是幸運的是朝中還有正直之臣,力挺陳湯功勳卓著,若不獎賞,會寒天下人心,於是,漢元帝在偏信匡衡和石顯的情況下,隻是象征性的給了陳湯獎賞,封關內候,食邑不過隻有三百戶。”
“匡衡和石顯在聽說陳湯的食邑隻有三百戶之後,這才善罷甘休。”
“再後來,匡衡連與自己同黨的石顯都不放過,為了繼續保持著自己的權勢,他開始上書彈劾石顯。”
“起因是什麼呢?身為中書令的石顯,儀仗漢元帝對他的寵幸,肆意增加賦稅,盤剝百姓,魚肉鄉裡,此前匡衡需要與石顯結盟的時候,即便是代行宰相之職,也是對此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甚至在漢元帝麵前稱讚石顯,說他是當朝第一能臣。”
“宦官!奸臣!都該死!”李承乾憤憤的說道。
這匡衡,早年間還是個上進勵誌的讀書人,怎麼一旦掌權之後,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貪汙,打壓能臣,結黨營私,汙蔑忠良。
這樁樁件件,都足夠他死好幾次了。
漢元帝也是昏庸。
李承乾氣憤的想著。
身邊的宦官和丞相,狼狽為奸,是一丘之貉,他竟然一點都沒有察覺,還偏聽偏信。
“老師,那漢元帝後來知道他們是這樣的人嗎?處死了此二人嗎?”李承乾問道。
陸德明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