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子,褥子,棉衣,甚至棉褲,到了冬天穿上,雖說厚實,但是也是真的擋風保暖。”李複笑道。
他想起了小時候姥姥給做的棉褲,那真是一絕。
那會兒小時候條件都那樣,冬天怕孩子凍著,家裡的老人基本上都會這手藝,弄些棉花回來,給孩子做棉衣棉褲。
頭年還好,做好了新的,是真軟和。
但是穿的時間久了,那裡麵的棉花就跟新棉花完全不一樣了,梆硬。
這時候,就會將棉褲拆開,把裡麵的舊棉花再混上新棉花,彈一彈,就又變得宣軟起來。
到了十來歲的時候,長身體,每年個子都在竄,於是,舊的棉褲,從腿腳開始,不斷的延長。
反正是穿在裡麵,外麵還要套條褲子,看不出來的。
而在大唐,在今年之前,棉花還隻是種植在皇宮之中的觀賞性作物,人們並沒有挖掘出,這玩意兒還能作為衣裳的填充物用來過冬抗寒。
到了冬天,禦寒最好的衣裳。
裘。
這東西,貧富皆宜,但是對動物就不怎麼友好了。
五花馬,千金裘。
周禮之中,裘冕更是天子祭天時候的禮服。
有錢人家穿狐裘,貂裘,豹裘。
普通人家,就是鹿,羊,狗的皮毛製成的裘衣。
要麼怎麼說沒錢了,把裘衣送到當鋪裡。
說白了賣的是皮毛。
而窮苦人家,隻能穿“紙”裘來保暖。
楮樹皮為原料蒸煮、調製、壓實後製成的衣服,柔韌、厚實且耐穿。
以前莊子上的莊戶們,到了冬天,穿的都是這種紙裘。
能保暖一些,結實一些,對於大家來說,就是最好的東西。
以前李複穿的,也隻是羊裘。
當然,現在不一樣了。
有錢!
超有錢的。
除卻穿在外麵的裘衣之外,穿在裡麵的,就是裌(jiá)。
裌衣,裡麵有雙層的衣裳,就像是秋衣一樣,不過,隨著天氣的寒冷情況不同,裡麵也會在夾層中放入不同的填充物用作保暖。
沒錢的,夾層中填麻、葛、草絮、木屑、鴨鵝毛。
有錢的,王公貴族,高門大戶,裡麵就是填充絲絨。
李複要將棉花推廣開來,主要服務的也不是什麼王公貴族。
他們這幫有錢人,是凍不死的。
主要還是自己想要睡棉花褥子,蓋棉被。
另外就是,讓工匠們研究研究,改良一下織機,能把棉花加工成棉線,這樣衣物的料子也就有更多的選擇。
棉花成本低,能夠更好的普及推廣開,給百姓們冬天的禦寒方麵,多一個選擇。
彆的且不說,自家莊子上的莊戶,書院裡的學生,總該享受享受棉花給他們帶來的生活改變吧?
大冬天的,書院裡的學生在學堂裡凍得直哆嗦,那能行嗎?
不過說起過冬李複在琢磨著老李家的龍興之地。
無煙煤,晉城,陽城,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