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理想都城從城郭到皇城、宮城到左祖右社、天地日月,都離不開一條中軸作為全局秩序的把控。
中國人對此早已深入骨髓,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外國專家光靠申遺文本來理解這套傳統哲學有一定的困難。
而且中軸線太大、太複雜了,即使走姿街上也很難對其整體有一個實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中國拿出了數字展陳方案,聯合某公司把中軸線上所有的東西都絆倒了雲端,創造了一個“數字中軸”,從禮儀祭祀到市井民俗,從曆史演變的脈絡到“時空艙”的全景導覽,原本抽象枯燥的數據庫,搬上了“數字中軸”。這大大方便了國際專家理解我們的中軸線。
北京中軸線始建於元代,距今已經700多年,近50年裡北京經曆了大規模的城市化,當代北京與古代北京已經大不相同。即使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對中軸線的感知也會減弱,這個問題該如何解決?
為了讓中軸線在真正的社會土壤中“活起來”,更是開發了“數字打更人”掃描二維碼,人人都可以拍照上傳身邊的建築和文物,公眾參與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這種廣泛的公眾參與確實成為了中軸線資料的一部分。
“再沒有一個民族對中軸對稱線,如此鐘愛與恪守。”
它早已不是一條線了,它還是曆代先賢的理想,帝王的抉擇和神工巨匠的智慧。
這是一場文化串聯。】
<傳承,發揚。>
<現在回看,這不妥妥的考點嗎?學習!>
<我特彆喜歡玩種田類的遊戲[捂臉]每次玩的時候我都要自己搞個中軸線對稱,看著真的非常爽!>
<古人的智慧好偉大,不隻是帝王、工匠、還有許多背後勞作的平民百姓,是他們的血汗建造成功。>
<看完隻想說,雖然現在看可能古代的技術什麼的都不夠先進,但是在那個時代這些技術是非常厲害的,而且古人真的很聰明,我們現在很多在用的方法就是從他們流傳下來的技術從中吸取再造而成的。>
<視頻好,解說好,今天還了解到了新的知識。>
<北京中軸線的北端延伸,以千米為單位,一直延伸到內蒙古正藍旗那裡是元上都遺址,而且北京中軸線偏向西北東南就是因為元上都的中軸線北端直指。>
<啊,怎麼隻申請北京的,西安的中軸線比北京還早欸。>
<北京畢竟首都,還是集大成者,明清兩朝的都城,更有意義嘛。>
<學土木的我看完視頻,對這高超的建築技藝和建築文化,深感佩服。>
[唐太宗李世民:朕明白他們對中軸線申遺的執著了。]
[宋仁宗趙禎:嗯,也是一種曆史文化的延續和傳承吧。]
[元世祖忽必烈:他們也算是發現了朕當初建造花費了多少心思。]
[明洪武帝朱元璋:心思真多。]
……
趙禎記得光幕提到過開封的中軸線,所以大宋在開封所留下的痕跡也是保留到了後世嗎?
對於這種相隔千年的“浪漫”,趙禎似乎也能理解後世人對考古的重視和驚喜了。
……
“他們為什麼總覺得我們很蠢啊?”
“之前不還叫我們老祖宗嗎?哪兒有人會覺得自己的祖宗蠢?”
光幕各朝無數的工匠們發出了靈魂般的質問。
先不提九族在背後的壓力,就單單是工匠這一使命,皇帝直接任命下去的建築,怎麼敢隨意糊弄?
而且工匠那麼多人,不創點新,不把本職工作發揮到最優,是很容易被其他工匠取代的!
……
李然然看完視頻,“這是真的學到知識了欸。”
“七月就申遺成功了嗎?之前好像沒有刷到過,不過最近好像是春節也申遺成功了吧。”
“嗯……以後某些國家應該不會再想著來偷了吧……”
她發現下一個視頻封麵是故宮下著大雪,隱約猜到了bg是什麼,還是控製不住地點了進去。
【滿腦子都是九子奪嫡vp結算畫麵】
(大雨傾盆而下,明黃的瓦和朱紅的牆,在雨雪中顯得格外寂寥。
遠景、近景,多角度的看遍全故宮。)
<這是什麼啊?是故宮欸。溥儀進去都得買門票的故宮。[狗頭]>
<去過一次,感覺好壓抑[捂臉]>
<不要抱著臣民的心態去,像我都是抱著老子是皇帝的心態去。[捂臉]>
<想到了大明王朝裡:嘉靖殯天,百官來唁,漫天飛雪的場景了。>
<想起電視劇裡某人的名台詞:“大明朝的兩京一十三省是在我的肩上擔著,天下蒼生這幾個字,還輪不到你來說”哈哈哈,大明的舉重冠軍小閣老[吃瓜]>
<好想看漢唐時期的宮殿啊,明清時期都沒有真正的巨木卻還是建造了紫禁城,若是漢唐時期,那宮殿是不是更大更宏偉了>
<幾百年的時間,鬥轉星移,春去秋來,人間帝王換幾輪?江山依舊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