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新月的理論是有依據的。隻是,有些東西是在後麵幾十年種植論證後得來的,但現在這麼說出來,還是有些缺少了依據。
但兩位真正的種植的專家倒是把這事一一的記下來,兩人還討論一下能不能種活這些中藥材的事。
就算是能種活,哪裡來這麼多的苗?
他們可以憑技術種活,但怎麼銷售這些的問題,就該交給葉處長這些當官的去研究。
現在各地還不太能自由買賣,藥材企業也不多。
梁新月上一次說了,農產品是可以形成一條龍的種植和生產的,但現在發現這裡種高產量的農產品還是有些困難的,缺水就是大問題,但如果種中藥材,還是可以形成產銷一條龍的。
但是,這一切,都隻是一個計劃,要不要推行下去,還得看領導們的大計劃啊。
而梁新月的提議,明顯讓那位中年人感興趣了。他讓梁新月詳細的說說什麼叫產銷一條龍。
梁新月說道:
“我們這邊要是都像這樣做大棚種植,其實,是有剩餘的勞動力的,所有的人以出工的方式去勞作,會有一些人濫竽充數。”
“不如,我們把這些多餘的勞動力用起來,以後我們種出來的中藥,可以建一個廠,我們自己加工,這樣,還能有一部分人得到收入。有了工廠要收藥,我們還種得更好。”
“再有人聯係一些需要用到藥的地方,比如一些藥房,這樣,我們就可以從種植到生產加工最後銷售,一條龍式的產業。發展好了,可以提高我們的財政收入,還能養活更多的人。”
那中年人對梁新月的提議很是感興趣:
“這樣,你把你的這個建議寫出來一個方案可以嗎?改造水源的問題,我們會做一個詳細的規劃,儘可能的借你這個春風,改善一下我們這邊的這種農村的種植的難度。”
梁新月雖說不知道這個人的具體職務,但看葉處長時不時小心的退讓的動作,還是覺得這人肯定不是普通的人。
隻是這個年代的特殊情況,市場沒有放開,有什麼好東西就算要賣,私人的都是悄悄賣,而這麼大的產量的話,那就隻能靠著政府來找買家了。
這個年代的局限,也就讓一些產業發展很慢的了。
梁新月給他們構建了一個新的企業和產業的循環的過程,這樣又能讓更多的人獲得了工作的機會。
葉處長和那位都在這中間嗅到了一種機遇的感覺,但他們做官這麼多年,也知道有些事情,不是說兩句話就能辦成的。
要是真的把這個產業推展開,最少要五到十年啊。
從開始的計劃,到獲得批準,再到實施下來,這得經過多方麵的論證和開會討論的。
但這個新的構想,讓他們眼前一亮。
成與不成,梁新月先說在這裡,鋪墊了這麼大一個餅,就是想讓上麵的人看到,用上那暗河,能做多大的事,帶來的效益會有多大。
梁新月沒辦法,總不能看著自己種下的東西沒得收成。
他們這邊還沒開完會,那邊兩個軍人各擔了一挑稻穀回到了院子裡來,空出來的太陽最好的壩子,就是原來肖順家的壩子,早就被楊姐他們打掃得乾乾淨淨的了。
梁新月看到他們回來了,忙迎上去指揮著他們擔來倒在那壩子裡。然後梁新月就要拿鐵耙子來把這些稻穀散開來曬,楊姐過來搶了過去:
“你去忙你的,我來曬穀子。”
楊姐看到了梁新月在那邊給那些人講話的樣子,說實話,那種時候,她覺得梁新月完全不是平常的樣子。
楊姐來了,梁新月就放下了,還順便抓了一把過去放在桌子上:
“看看我們種出來的稻穀。”
他們查看了,都是很飽滿,成熟程度很高了的稻穀了。
這個討論會開了很久,一直說到了以後的前景和山後的真正的戈壁灘上的狀況。
那是任局最大的擔心,如果不治理,戈壁會越來越大。
戈壁越大了,老百姓能種的地就會越來越小,這就是任局長最大的擔心,也是他一直想讓梁新月去看看那邊戈壁的原因。
梁新月對戈壁其實沒有更多的經驗,但多少上輩子學了一些這方麵的書麵知識,所以,她在理論上還是有豐富的積累的。
所以,與他們談起來全是梁新月在侃侃而談,而他們聽得一邊做記錄一邊還不時的發個問,頓時就成了梁新月給他們上課的樣子。
梁新月也知道,他們在認真的聽,說不定就真的能通過他們這些領導,起到一些作用。
突然她想到了最具意義的治沙的辦法,就是種方塊乾草的事。
於是她就這個問題給大家講了一下改善荒漠的辦法,隻是,這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一年兩年還見不到效果的,還得長期的堅持下去。
還有就是水土的保護,就一定要多種樹,不能亂砍亂筏。
梁新月說起了頭來,就一直講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了。
另一邊挑上來的稻穀也越來越多,楊姐他們還又把另一邊田明芳的院子打掃出來,用來曬穀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