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保證每個人都能選到自己覺得最重要的東西,而不是為了與其他三人搭配,而違心選一個自己其實並不看重的物品。
為了防止四人在選擇時開口告知或暗示另三人,節目組還規定一旦節目組認定“選擇人”有違規“泄露信息”的行為,則其將喪失選擇物品資格。
也就是說,四名嘉賓的可獲取“求生物品”總數,將自動減1!
這種防“通氣”機製,周楊老師之前找沈顧的時候,可沒有和沈顧說。
所以沈顧本以為上了島再商量也可以,在昨天與周楊和吳佳怡兩人見麵時,便沒有提前商量這次“求生物品”的選擇!
他有些無語的看向周楊老師,心想有這個限定你昨天怎麼不說?
但周楊老師看起來也是第一次知道這個規則,對沈顧攤了下手,示意這件事可彆怪她!
為了防止“某件求生物品”被上一名嘉賓選擇拿走,導致後麵選的嘉賓可以通過查看哪件“求生物品”少了,去判斷上一名嘉賓選的是什麼。
節目組還給每名嘉賓都發了一支筆和一張便簽。
要求嘉賓在選好“物品”後,並不可以將其直接拿走,而是要將該物品的名字寫在便簽上交給工作人員。
待四名固定嘉賓都選擇完畢後,才能一起領取他們之前選好的“物品”。
四人之後選擇的順序是
沈顧、蘇子清、吳佳怡,最後是周楊老師。
沈顧作為節目四名固定嘉賓中唯一的男性,獲得了首先選“求生物品”的權利。
他在選的時候,注意到像“防風打火機”和“一包六小盒裝的火柴”在點火功能上其實重複的。
剛開始,他有些不明白節目組為何要如此多此一舉。
因為一隻打火機裡麵的點火燃料,肯定夠四人七天七夜的點火使用。
但他後來又注意到了那個較大的野炊鍋,以及一小箱算“一次選擇”的四罐裝每個豎高罐都是1000克容量的牛肉罐頭!
“這罐子都是金屬外殼的,它的容量其實已可以頂一個能烹製食物的小小鍋了!”
他覺得相對於火可以采用“鑽木取火”的方式努力獲得。
鍋對“野外生存”來說實在是一個很重要的器具。
而四個罐頭,在吃完裡麵的食物後,是可以在以後用來分彆一起烹製不同食物的!
“再或者,我們四人要是出現分成兩波的情況。”
“比如兩個人去島內深處一點的地方探索找食物、找水源,另兩人留在營地內建“庇護所”。”
“要是探索的隊伍想在外多停留一段時間,以至於中午不回營地吃飯,需要在外麵簡單做點吃的。”
“那這四個罐頭吃完剩下的金屬盒子,便相當於可以把炊具分開,使外出探索人員和營地留守人員都可以用它們來做吃的!”
到此,沈顧也是完全明白了那一包四盒裝火柴存在的意義。
那就是如果選了它們,四名嘉賓便也可以在人員分散的時候都擁有用火柴生火的能力。
相對的,防風打火機的生火能力肯定更好更穩當。
但就如那個容量很大,卻隻能一次在一個地方做烹製食物的野炊鍋一樣。
沒有人員分散也能同時使用“功能”的靈活性!
“這樣的話,我還是選擇這一小箱四盒裝的牛肉罐頭吧!”
在迅速的又瀏覽了一遍其他“求生物品”後,沈顧這麼想著,便在便簽上將已選好的“物品”寫上,交給了一直在旁邊等待的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