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說要在營地養鸚鵡沒多久,你就向我提出這麼“殘忍”的問題。”
“聽了後,真的心情有變壞呢!”
這讓沈顧不禁想起網上曾經很流行的一句話,那就是
“相對於男生的偏理性思維,女生在很多事情的處理上都要感性的多!”
“所以有時候,男生想和女生用較真的態度去講道理。”
“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
“因為這場“爭論”你根本就不會贏。”
“甚至就算你自己覺得,已經在“道理”上完全占儘上風了。”
“可感到生氣的女孩子,之後會更加讓你感到“不好過”!”
沈顧現在眼看隨著這件事“爭論的升級”,之前一直在試圖“討好”他的吳佳怡,仿佛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和他一起搬石頭的雙手,也自然的開始減少用力的程度。
所以為維持這塊大石頭不至於現在落地,沈顧便隻能先用出最大的力氣。
然後對吳佳怡用揭過這個“事情”的方式,稍稍示弱的說道
“也許真是我有些想多了!”
“你說的也有道理,我們不討論這個了!”
“還是快把這石頭先送回“營地”吧!”
眼看沈顧主動“偃旗息鼓”了,也不太想對沈顧不依不饒的吳佳怡,也是重又在搬石頭方麵用上了力氣。
然後她還為自己找“客觀證明”一般的說道
“也許你覺得我想吃鸚鵡,是有些仁慈過頭了。”
“但女孩子喜歡幻想的畫麵,不都應該是童話般美好的麼?”
“哪個女生願經曆那樣會感到“痛苦”的抉擇?”
“不信一會兒回營地,你可以用相同的問題問蘇子清和周姐。”
“到時候你看她們怎麼回答你!”
然而當兩人真的搬石頭回到“營地”後,有主觀意願想知道另兩名女生想法的沈顧,卻是從蘇子清那裡得到了和吳佳怡完全不同的答案
“如果在野外求生中真遇到你所說的“極端情況”,那我在感到傷感後,還是會以保證自己先活下來為優先!”
蘇子清在做出這樣的回答後,雖然讓吳佳怡感到很是意外。
但沈顧卻是心裡已有一些準備。
因為他早知道蘇子清的偶像是普朗克,而一般物理學學的很好的女生,都會相對其他女生在遇到抉擇時相對理性一些!
至於另一名女生周楊老師,她對蘇子清做出這樣的回答算是最不意外的那個。
之前在晨東大學內兩年多的親密師生關係,讓她早知道蘇子清是一個“很理性”,幾乎所有事都想要分析出“最優解”的漂亮女生。
而關於周楊老師自己的答案。
則表示她會介於蘇子清和吳佳怡的選擇之間。
那就是,她現在可能會覺得自己那時選擇吃掉那麼好看的彩色鸚鵡會不忍心。
但真到了不吃它,就會餓得受不了的時候,也許還會最終做出和蘇子清一樣的選擇。
那就是吃掉“它”,好使自己多活一段時間。
以獲得之後再獲得其他食物的重要時間,以及得到暫時能量補充後的覓食體力。
吳佳怡對於周楊的這種“模糊說法”,顯然不太滿意。
她甚至覺得,從周楊說話時的猶豫表情上看,周楊內心應該是和自己一樣不喜歡做“痛苦抉擇”的。
而周楊之所以做了這樣“立場模糊”的發言,一是當時三名女生中隻有她沒發言了。
二是她這樣沒表示讚同吳佳怡的“看法”,也是一種態度上對蘇子清的最大儘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