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爺神算,不準不要錢!”
高和尚半閉著眼睛,敲一下木魚,吆喝道。
“彆人算卦都是銅錢蓍草,你個和尚,拿什麼算啊?”人群中一個中年漢子問道。
“本佛爺神通廣大,一望便知,何須借助俗物!”高和尚聲如洪鐘,喝道。
張哲翰正想刁難他幾句套點信息,和尚突然臉色一變。
人群一片騷動,紛紛向兩旁擠著,讓開一條路,一名軍官帶著一隊士兵衝來。
“抓住他!”軍官拔出腰刀大叫,“抓住那個和尚!”
高和尚霍然起身,飛起一腳,將身前的桌子踢得飛起,砸向衝來的軍官,騰空而起,越過密集的人群頭頂,向寺廟掠去。
“這和尚什麼人啊……,大哥,大哥?”陶一山突然發現“大哥”不見了。
高和尚掠過妙應寺的紅牆,消失在視野中。軍官帶著士兵衝出廟會的人群,向山門撲去。
妙應寺沿著山門通往天王殿的路上,擠滿了上香祈願的香客,看士兵衝了過來,紛紛讓開一條道。
“搜!給我搜!一定要抓住這個妖僧!”軍官命令道。
張哲翰此時早已藏在天王殿後麵的大覺寶殿頂上,這裡供奉的是“三世佛”,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和西方阿彌陀佛。
之所以敢瞬移,是因為沒感受到威壓,隻要現場沒有天極境,就沒人能看見他的動作。
按非非的史實資料,高和尚“以秘術應召,受用軍中,同赴北邊,因秘術無驗,隻得返歸,詐死潛伏”,也就是在軍隊裡裝神弄鬼穿幫了,不得不逃跑,最後是在被官兵追殺途中遇到王著,被王著連嚇帶騙參與了刺殺阿合馬的行動。
追擊的士兵還在天王殿搜查,高和尚卻已掠入了大覺寶殿,閃身藏在阿彌陀佛後麵,手忙腳亂脫下袈裟,換上一身皮襖,戴上一頂鈸笠帽,混入香客人群中,返身往天王殿走去。
夠狡猾,張哲翰心裡讚道。按劇情推測,高和尚出了妙應寺一定會遇到王著,但張哲翰此時並不著急,高和尚擠在人群裡,天王殿還有搜捕的士兵,什麼時候能出山門,能不能出去都不知道。
曆史記載妙應寺的白塔供著釋迦摩尼的舍利,張哲翰想起靖難之役副本裡大報恩寺得到的玄奘佛骨舍利,這釋迦摩尼是佛祖啊,舍利子會不會也是神佚物?玄奘佛骨舍利是破境丹,直接幫助師父林雨棠抵達天極境,這佛祖舍利會不會更厲害?
貪念一起,張哲翰一個瞬移便到了白塔跟前。白塔在寺院的最深處,四周有紅牆阻隔,香客和遊人隻可遠觀而無法靠近。白塔通通體潔白,高五十多米,分塔基、塔座、覆缽、相輪、華蓋和塔刹六部分,是一座典型的藏傳佛教覆缽式塔,塔頂華蓋四周懸掛著流蘇和風鈴,風吹鈴動,悅耳悠揚。
塔基下有一扇門,張哲翰試著用手一推,門開了。
但張哲翰卻本能地轉身逃走,因為就在門開的一刹那,威壓陡然溢出,塔內有天極境甚至諸天境!
張哲翰覺得自己輕率了,塔中有舍利子是眾所周知的事,這麼重要的地方,怎麼可能讓你隨隨便便順手牽羊?
跑,快跑!
張哲翰不敢再瞬移,天極境甚至諸天境麵前,瞬移絕對是找死。
就在他戰戰兢兢邁開腳步的時候,塔裡傳出一個蒼老的聲音“施主欲往何處?”
張哲翰頭皮發麻,雙腿像灌了鉛一樣,挪不動道。
【主人莫慌,他可能是npc,聽口氣像是在打機鋒。你隻要答對了就不會有事。】
非非的話讓張哲翰冷靜下來,“那我該怎麼答?”
【我的資料庫裡有全部佛家公案,我會將參考答案打在光幕上,你可以自行斟酌。】
張哲翰一下子心裡有了底,轉過身去,小心翼翼進了塔門。
白塔和尋常佛塔不太一樣,巨大的塔身內部是中空的,沒有分層,圓形塔廳足有五六百平米,一根粗大的柱子直通塔頂,塔壁一圈燃著青燈。正麵一座佛龕,上麵卻沒有佛像,而是供奉著一個一尺見方的印盒。
佛龕前十幾米的地方,盤坐著一個僧人,背對著塔門,看不清麵容,隻能看見他身上穿著的黑色袈裟。
佛教中僧人的衣著分三色,黃色、棕色和黑色。穿黃色袈裟的是初出茅廬的僧人,棕色袈裟是給已經有一定成就的僧人穿的,穿黑色袈裟的一定是高僧大德。
張哲翰躡手躡腳走到僧人旁邊,這才看見他的樣子。
這是個很老的老僧,看不出年齡,雙手合十,閉著眼睛,麵容枯槁,臉上刻著深深的皺紋,兩道長長的白眉垂了下來,神態古樸而深沉,猶如一尊飽經風霜的古老銅像,讓人感到一種超脫世俗的寧靜和安詳。
老僧的麵前有一張方方正正的石桌,桌上隻有兩個陶製茶杯,沒有茶壺,茶杯裡沒有茶。
石桌對麵還有一個蒲團,一看就是為來訪者準備的,張哲翰在蒲團上坐下,雙盤腿,五心朝天。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施主欲往何處?”老僧又問道。
“風吹往何處,我就去何處。”張哲翰在光幕上選了一句話答道。
“若無風,施主欲往何處?”
“腳走到哪裡,我就去哪裡。”
“腳要是不走,你去哪裡?”
“去吃茶。”
老僧深陷的眼眸突然睜開,深邃的眼神仿佛能洞察世間萬物。
清脆的風鈴聲從塔頂傳來,在塔廳裡聽得異常清晰,老僧又問“塔上風鈴因何而響?”
“風吹鈴響。”張哲翰秒答。
“是風響還是鈴響?”
“都不是,是心在響。”
這段機鋒的典故出自《六祖壇經》,原文是“時有風吹幡動。一僧曰風動,一僧曰幡動。議論不已。惠能進曰‘非風動,非幡動,仁者心動。”隻不過把“幡動”變成了“鈴響”,沒什麼難度。
【接下來無論他問什麼,你都回答“吃茶去”。】非非建議道。
“吃茶去”三字是著名的佛門禪語,出自唐代佛家典籍《宗門拈古彙集》。原文是
有二僧到趙州,從諗禪師問“新近曾到此間麼?”一僧曰“曾到。”師曰“吃茶去。”又問另一僧,回答道“不曾到。”後院主問曰“為什麼曾到也雲吃茶去,不曾到也雲吃茶去?”師召院主,院主應諾,師曰“吃茶去!”
這段話的意思是讓人認識心的本來麵目。叫你“吃茶去”,目的不單純是吃茶,而要體會“能吃茶的是誰”?平常人吃茶,趕快品嘗這是什麼好茶,香不香,甜不甜,都在向外尋求,但禪師的“吃茶去”,是讓你反觀自照,認識本心,這在禪宗是非常高明的指點。禪悟如同吃茶,是苦是甜,還需自己品悟,以一顆平常心悟得平常生活中的自然之道。
換個角度說,在所有打機鋒的場合,“吃茶去”三個字幾乎可以說是通殺語。
石桌上的茶杯裡無茶,是不是就在暗示這個典故?
“施主緣何而來?”老僧開始了第三個機鋒。
張哲翰依計而行“吃茶去。”
老僧又問“白塔因何無影?”
張哲翰想都不想“吃茶去。”
“何謂祖師西來意?”
“吃茶去。”
……
當張哲翰說到第九個“吃茶去”的時候,老和尚終於住了嘴,沉吟片刻道“施主大徹大悟矣!”
我把你掀翻了,你不該給點什麼嗎?張哲翰正琢磨著,老僧把手中的一串佛珠遞了過來“施主與我佛有緣,可持此物前往天目山尋高峰原妙禪師。”
張哲翰大喜,接過佛珠,什麼信息提示都沒有,大失所望。但非非卻在光幕上打開了一幅卷軸。
【元趙孟頫《高峰禪師行狀卷》,紙本,縱253厘米,橫7175厘米,故宮博物院藏。高峰原妙禪師(1238—1295),南宋臨濟宗楊岐派破庵派僧,蘇州吳江人,俗姓徐,字高峰。圓寂後由學生洪喬祖撰成《行狀》,對其求法、傳法等經曆一一詳述。元十六年(1279),高峰禪師至天目山西峰,初於師子岩修葺茅棚居住,元十八年入張公洞閉死關,直到去世的十五年時間中,足不出關,被世人尊稱為“高峰古佛”。在天目山期間,創立師子院和大覺禪寺,參請者絡繹不絕,僧俗隨其受戒者數以萬計。高峰和尚門下名徒眾多,有中峰明本、斷崖了義、大覺祖雍、空中以假等人,其中中峰明本與趙孟頫交好。】
趙孟頫和這位高峰原妙禪師關係如此密切,難道這個任務是趙孟頫的專屬任務?
要救王著就必然要找高和尚,要找高和尚就必然會來妙應寺,來妙應寺就有可能進白塔,進白塔破了老僧機鋒就能得到佛珠,邏輯沒有問題。
“敢問上師法號?”張哲翰稽首道。
老僧白眉低垂“貧僧斷橋。”
【斷橋妙倫禪師(生卒年不詳),南宋禪宗臨濟宗僧人。湖南淨慈寺住持,臨濟宗之正傳。俗姓徐,號鬆山子、斷橋,世稱斷橋妙倫。黃岩人。徑山無準師範禪師弟子,與雪岩祖欽同門。高峰禪師係其弟子。】
搞不清楚怎麼回事,還是去看看高和尚吧。
張哲翰把佛珠扔進儲物艙,出了白塔,一個瞬移到了天王殿。
追捕高和尚的士兵還在搜索,頭戴鈸笠帽的胖和尚混在人群裡,剛出天王殿,正往山門去,張哲翰遠遠綴在後麵,不即不離。
“站住!站住!”帶隊的軍官手裡拿著一張畫像,跑了出來,“快追!就是那個胖子!”
士兵們叫喊著追了出來,高和尚發足狂奔。張哲翰本可以幫他一把,用飛劍阻擊追兵,但轉念一想沒那麼做。追兵追捕高和尚是劇情在推進,不需要進行人為乾擾,跟著看熱鬨就好。看胖和尚的速度,再怎麼跑也不可能比瞬移快。
聽見官兵呼喊,廟會的人群又閃開一條道,高和尚想藏都不行,隻能向前逃跑。
突然,前麵出現了三個人,擋在高和尚逃跑的路上。張哲翰一看,正是曾經被他打敗過的三個黑水公司的家夥。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又來攪局,張哲翰想都沒想,81柄魚腸劍發出,這次多了個心眼,全部隱形。三個家夥正擺出戰鬥隊形準備截擊高和尚,突然感覺不對勁,慌忙舞動手中的武器,上下翻飛,格擋無形的飛劍。
“啊!”其中一人大叫倒地,還是那個被搶了手套的倒黴蛋。高和尚看有人幫忙,速度不減,越過三名截擊者,繼續向前狂奔。
跑過鹹宜坊,民康胡同口閃出一人,伸手一拽,把胖和尚拉進巷子裡,進了個院子。追兵衝過巷子口向前追去,張哲翰在離院子二三十米的一個麵攤上,點了一碗牛肉麵,慢慢吃著,眼睛不時瞟一下院門。
一碗麵吃完,院門開了,兩人走了出來。高和尚又換了裝束,身穿黑色棉袍,頭戴青氈缽笠兒,另一人則是武將打扮,走在前麵,高和尚變成了他的仆役。
這名武將可能就是正主王著,剛才在院子裡肯定是連騙帶嚇,高和尚此時已入夥。
兩人出了院門,沒再回到大街上,而是向右一拐,向小巷深處走去。張哲翰撂下一張寶鈔,跟進了胡同。
走了一百多米,突然感覺背後有威壓,急忙轉身,但已經晚了。
一道雄強無匹的掌風,撲麵襲來,速度之快,根本就來不及反應。
天極境的偷襲,驟然發難,避無可避。
“嘭!”
張哲翰感覺被一塊巨大的東西迎麵一撞,整個人輕飄飄向後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