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奇石可不止我們中國人在玩。
還有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韓。
小日子稱之為水石,棒子則是稱之為壽石。
從廣義上來講,凡是具有觀賞價值的自然石,均可稱為奇石。
經過天然形成的,大自然雕琢、洗煉的,石形獨特,石色鮮豔,石質細膩,紋理圖案優美,具有觀賞性以及收藏價值、經濟價值、美學價值極高的石品,都是奇石。
比如眼前的這一塊,天然形成,乍一看還以為是一塊木頭。
奇石奇在每一件都是絕無僅有,它集天然性、唯一性、稀缺性、藝術性、不可再造性於一體,世界上其它任何物品都很難同時達到以上條件。
楚健也找到了自己入眼的東西,一枚石珠,以及一卷佛經。
之後,沈世傑又翻到三件寶貝,花了十五萬美元左右,平均一件五萬美元。
“走,我已經讓我夫人做了火雞,我們好好慶祝一番。”傑克說道。
是應該慶祝,今天的收獲實在太大了。
“火雞?”沈世傑眼神怪異。
美國人好像很喜歡吃火雞,而作為吃雞的祖宗,中國人對火雞卻不感冒。
沈世傑也嘗過,說實話,火雞的味道真的一言難儘,反正不好吃,肉質很柴。吃慣白切雞、鹽焗雞、椰子雞等的他,毫不誇張地說,火雞是他吃過最難吃的雞肉。
你要永遠相信祖宗嚴選。
老祖宗沒有帶回來的,說明是真的不好吃,而且沒什麼藥用效果。
當年紅薯之類都能從美洲渡洋而來,那麼大的火雞竟然沒有引進,要知道那可是肉呀!可想而知,火雞的味道和口感是真的很差。
烹飪過火雞的人就知道,火雞還不好烹飪。
一般來說,火雞一般烹飪方式就是放烤箱,而且是整個烤,中國人本來就不太用烤箱的,為了放進烤箱,這烤箱的體積還不能太小。
此外,烤一隻出來,一頓根本吃不完,又稱剩菜了,誰願意吃剩菜?
因此,火雞沒能在中國火起來,征服不了中國人挑剔的嘴。
作為最會烹飪的中國人,竟然沒能把它做得好吃,就彆指望其他國家的廚師了。
“嘿!夥計,咱能吃點彆的嗎?彆吃火雞了。”科森作為一個美國人,都覺得那玩意不好吃。
彆看火雞是感恩節美國家庭的必備食材,但真正喜歡吃火雞的人也不會太多。
其他國家的人不知道,他們美國人難道還不知道嗎?
吃火雞肉也就是感恩節之類的吃,當年的美國窮的不行,餓肚子什麼的是經常的事,吃火雞有點類似於中國的“憶苦思甜”的感覺。
火雞肉新鮮,價格實惠,足以滿足人的需求。
而且吃火雞肉不像吃牛肉那樣,當年的美國,商業牛肉一直到19世紀晚期才開始逐漸進入人們家庭,奶牛需要產奶,所以當年的美國人一般是吃雞肉和鹿肉。
1863年,林肯宣布感恩節成為一個全國性節日,感恩節成為火雞的一個賣點,同時火雞還和聖誕節有很強的的聯係。
說白了,火雞是一種“節日食品”,有點類似於中國的粽子,月餅之類的,平常也有人吃,但是不多,主要還是節日時候消費量大。
“是呀!火雞不好吃。”諾斯也說了句大實話。
你這樣招待中國貴賓,以後還讓人家怎麼來你家吃飯?
“好吧!那吃牛肉怎麼樣?”傑克想了想。
今天可以奢侈一點,甚至可以讓人送點海鮮過來,比如帝王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