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大衛的精心安排,全國各地眾多傳統媒體單位積極響應,紛紛發表了相關報道。
這些媒體工作者們充分發揮了新聞學的魅力。
僅通過巧妙地調整行文結構和說辭,便能在不改變事實原意的基礎上,巧妙地融入並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和立場。
然而,一些敏銳的讀者在閱讀這些報道時,察覺到了一絲不尋常。
他們想要對這些報道反駁,但卻驚訝地發現,竟然找不到明顯的漏洞或錯誤之處來下嘴。
通篇閱讀下來,這些報道確實是以第三者的客觀角度,詳細描述了星辰公司所遭遇的侵權訴訟案件。
但奇怪的是,許多觀眾在閱讀後,雖然總覺得報道中哪裡有些不對勁,卻又一時說不出具體的問題所在。
以某南方媒體的報道為例
“根據目前流傳出來的最新資料,本報記者為大家帶來關於星辰公司侵權糾紛案件的深入報道。
據悉,星辰的芯片與國外幾家知名芯片科技公司產生了糾紛。
gp公司則受海外公司的委托,正式對星辰公司的侵權行為提起了訴訟。目前,此案已進入法院的立案審查階段”
類似的報道在各大媒體平台上層出不窮,幾乎全都遵循著同一種行為模式,表麵上看似是在客觀、中立地傳播真實信息。
但實際上,字裡行間卻總讓人感覺到一絲不對勁,仿佛有某種隱形的力量在引導著讀者的思考和判斷。
很快,大家就敏銳地發現,在這些文章的下方,路人在看完了內容以後留下的評論,透露出了編寫者想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星辰侵權了?如果是真的,那挨打要立正,該賠償就得賠償唄。”
“侵權這種行為是不可接受的,星辰不是一直以科技研發型企業的形象示人嗎?怎麼也會乾出這種事來?”
……
當大家再回過頭去仔細審視這些報道的內容時,不得不承認,它們確實報道了案件的最新進展。
但與此同時,編寫者也明顯地在字裡行間利用了文字的力量,巧妙地改變了觀眾的認知。
明明還沒有確認的事實,經過這番精心的改動和包裝以後,卻讓眾多路人產生了先入為主的印象,認為星辰公司確實存在侵權行為。
在這種新聞學的獨特魅力下,隨著報道的廣泛擴散,越來越多的路人被無形中引導,站到了星辰公司的對立麵。
而後,一個重磅企業大米公司,正式下場加入了這場輿論的混戰。
其高管在微博上的一番犀利言論,將公眾的矛頭從自家身上轉移到了星辰公司身上。
“最近網上有很多質疑大米手機沒有技術含量,全靠營銷的言論。
我想說,有本事你們也去賣貨啊!大米公司上半年的銷量位居全國第一!
要我說國內手機廠商最擅長營銷的可不是我們,你要問誰,看看熱搜榜就知道了。”
這番話一出,立刻在網絡上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已經是明晃晃地在陰陽怪氣星辰公司了。
有了創始人的這番發言作為“號角”,大米公司的一眾粉絲立刻就活躍了起來,開始在全平台對星辰公司進行各種攻擊和嘲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