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裁事件的討論仍在社會各界持續發酵,江辰驀然發現,好像手頭上暫時沒了要緊的事務。
在貴飛公司,胡工已經順利接手了總設計師的職責,他完全融入了這一角色,開始全麵指導和引領項目的各項工作。
隨著電磁兼容材料問題的解決,江辰的參與已不再必要,剩餘的挑戰恰好成為了鍛煉和提升團隊能力的絕佳機會。
直至年終,他都擁有大段可以自由時間。
江辰悠閒地倚靠在椅子上,腦海中開始係統地回顧和梳理可控核聚變領域所需的各種知識。
可控核聚變的理論概念自提出以來,不過短短不到八十年的時間,而在其被提出後的僅僅五年,核裂變現象就被科學家們所發現。
談及核聚變反應堆的基本原理,其實相當簡單且易於理解。
首先,操作的第一步涉及將作為核心反應物的混合氣體進行加熱,直至其達到等離子態。
在這一狀態下,電子能夠獲得足夠的能量,從而擺脫原子核的束縛,實現自由移動。
達到這一狀態,需要確保反應環境的溫度達到大約10萬攝氏度,這樣的高溫條件使得原子核之間能夠發生直接的接觸。
接下來,進入第二步,為了克服原子核間存在的斥力,即所謂的庫侖力,必須使原子核以極高的速度進行運動。
實現這一目標的方法相對直接,隻需在第一步的基礎上繼續加熱,使溫度飆升至上億攝氏度。
當溫度達到這一極端水平時,第三步便隨之展開。
在這樣的極端條件下,氚的原子核與氘的原子核會以極高的速度相互碰撞,進而產生新的氦核以及中子。
這一碰撞過程會伴隨著巨大能量的釋放。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後,反應體將不再需要外部能源來維持其高溫狀態。
因為核聚變反應本身所產生的溫度已經足夠支持原子核繼續發生聚變。
為了確保核聚變反應的持續進行,隻需及時地將生成的氦原子核和中子從反應體係中排除,並持續輸入新的氚和氘混合氣體。
通過這一係列的操作,核聚變反應便能夠穩定且持續地進行下去。
聚變反應所生成的能量,僅需保留一小部分在反應體係內部以維持其持續運轉。
剩餘的大部分能量則可以被輸出並用作各種實際應用中的能源。
這一原理聽起來似乎相當簡單明了。
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卻麵臨著重重困難與挑戰。
儘管如此,由於可控核聚變技術一旦成功研發,將有望使人類徹底擺脫能源短缺的束縛。
因此,全球各國對於這一領域的研究從未間斷過。
在探索的過程中,一代又一代的科學家不斷總結經驗,並歸納出了幾項關鍵的技術難題。
其中,首要的問題就是如何創造並維持一個高溫高壓的環境。
這要求達到上億攝氏度的高溫,並將這些高溫物質壓縮到極高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