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傻子說:“儘管,今天使用的探測技術比幾十年前有很大的改善,所獲得的資料,比那時豐富了許多,但還遠遠不能滿足海詳科技研究的需要。”
海洋爺爺說的對,人們對大洋海底峽穀的認識時間不長,對海底峽穀的地貌特征,以及形成的機理,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可是,直到今天,科學家們對它的認識,還存在著很大的分歧。
人們對於海底峽穀的知識,或是通過船用聲納測得的,或是通過海底照相與深海錄像技術手段得到的,或是通過深潛器得到的。這些技術手段,對於了解海底峽穀還遠遠不夠。所以,關於海底峽穀起源的爭論,一直延續到現在。
在數百米以下的深海底部,絲毫感覺不到海麵咆哮的風浪,人們認為,海底是一個相當寧靜的世界。可是,究竟是在什麼樣的力量作用下,能造成如此宏偉巨大的海底峽穀呢?這些海底峽穀形成於何時呢?是值得科學家進一步探測分析的。
為了揭示大陸坡的奧秘,並在大陸坡尋找藏寶圖石板的蛛絲馬跡,探索海洋科學奧秘行動組乘坐南海夢想科考艇,來到大海的陡峭山坡。
由大陸架向外伸展,海底突然下落,形成一個陡峭的斜坡,這個斜坡叫大陸坡。它像一個盆的周壁,又像一條綿長的帶子,纏繞在大洋底的周圍。大陸坡的寬度,在各大洋不一樣。
這個的周圍。小燕子發現,眼前的大陸坡,地形比較簡單,坡度比較均一,像大西洋沿北美、歐洲及巴倫支海等地的大陸坡。
這類大陸坡上半部,是個陡壁,岩石裸露,缺乏沉積物,向下大約2000米深處,大陸坡的淩度,突然變得非常平緩,深度逐漸增,成為一個上凹形的山麓地帶。
順著大陸坡的斜麵上,有一係列互相平行的“海底峽穀”把大陸發切開。很快,潛水艇來到另一種大陸坡前。
“這樣的大陸坡,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南海的大陸坡,就屬這一類”科學博士說。
小聰發現,這裡地形複雜、坡麵凹凸不平,坡麵上常常呈現出台階狀,還有頂平壁陡的高地,與一些封閉的平底凹地,交替分布。平頂高地上,有粗大的礫石岩屑,平底凹地裡,堆積雜亂的沙子、石塊和軟泥。大陸坡上的這類海底峽穀穀底,呈階梯狀。
“大河河口外圍的大陸坡,常常是坡度比較平坦的,整個斜坡,被大河帶來的泥沙鋪蓋。大陸坡上的沉積物,主要來自大陸。河流帶入海中的泥沙,經過大陸架搬運到大陸坡,有相當一部分,是海洋生物殘體形成的軟泥。”劉傻子教授說。
小燕子想起海洋爺爺的介紹,眼前這種軟泥,常常因受到氧化作用而成栗色,它的堆積速度,要比大陸架緩慢得多。在火山活動地帶,軟泥中雜有火山灰,高緯度地區混有大陸水流帶來的石塊、粗沙等。在熱帶河口附近,紅色軟泥由熱帶紅色風化土構成。
大陸坡上最特殊的地形,是深邃的大峽穀,稱為海底峽穀。它一般是直線形的,穀底坡度,比山地河流的穀底坡度,要大得多,峽穀兩壁,是階梯狀的陡壁,橫斷麵呈“v”形。海底峽穀的宏大規模,海底峽穀的宏達規模,超過陸地上河流的大峽穀。
科學博士介紹說:“我國的長江三峽,是舉世聞名的大峽穀,峽穀兩岸的高差,將近800米,底部有將近100米高陡壁,構成穀底的箱形峽穀,這陡壁是最新地質時期三峽地區地殼抬升、引起長江河道衝刷下切形成的。長江水流限製在一二百米寬的岩壁之間,這壁是地殼新構造運動造成的,當人們在三峽航行時,河道兩邊直立的陡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潛水艇上升到海麵,科學博士帶著隊員們登上南海夢想科考艇。
劉傻子教授打開科考艇上的視頻,並開始講解:“科羅拉多河切穿了中生代的砂岩地層,形成了科羅拉多大峽穀。兩岸岩壁,高將近1000米,峽穀兩壁呈台階狀,一層層變窄到穀底,也有一層由最新構造運動造成穀底陡壁。目前,科羅拉多河,在這陡壁峽穀之間流淌。”
海洋爺爺說:“像長江三峽、科羅拉多大峽穀這類宏偉的峽穀,在大陸上還是不多的。而海底峽穀,與陸地上的大峽穀比較,更為巨大,更為大氣磅礴。現已發現幾百條海底峽穀,分布在全球各處的大陸坡上。”
科學博士說:“大多數海底峽穀,在大陸坡上隻存在一段,向上到大陸架,向下到大洋底就消失,與陸地上河流無關。但也有些海底峽穀,可以同陸地上的河流連接起來。像北美東海岸的哈德遜海底峽穀,它的源頭是哈德遜河,河流注入海洋。”
海洋爺爺說,在大陸架海底,有個淺平的水下河穀,深度在海底以下30米,但寬度有7千米,到大陸架邊緣,這水下河穀的深度,低於海底,而穀地寬度,達到25千米。顯然,水下河穀在大陸架是一條筆直的淺平的低窪地。
劉傻子帶著探索海洋科學奧秘行動組乘坐南海夢想科考艇的情景,通過穿越號機器人手機的現場直播,傳遞到南海國際旅行社的大廳裡的屏幕上,各地遊客都在認真地觀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