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喇昆侖山位於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三國交界處,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8座山峰均超過7500米,其中主峰喬戈裡峰是世界第二高峰,海拔8611米。喀喇昆侖山的山峰,通常具有尖削陡峻的外形,插雲擎天。
整個山脈中多雪峰和巨大的冰川,陡峭的冰峰周圍簇擁著數以百計的石塔和尖峰,蔚為壯觀。在夏季,喀喇昆侖山阻擋了來自東南的濕潤季風,這使得南山濕潤多雨,冬季則受西來的低欺壓影響常常降雪,且積雪深厚。因此,這裡的冰川法發育十分成熟,景觀博大而壯麗。喀喇昆侖山有“冰川王國”的美譽,冰川規模頗為宏大,共有冰川1759條。
冰塔群是冰川前舌融化形成的自然奇觀,是變化中的大自然的神奇傑作。冰塔足有幾十米高,呈金字塔狀,每個邊的幾何形狀都非常標準,真是鬼斧神工的藝術傑作。大家下到一個冰塔群的冰湖中,一個冰包張開了許多大嘴,我用它作為前景拍了許多照片。在冰湖上行走,冰下似乎還可聽到潺潺流水聲,讓人提心吊膽,但攝影師的職業精神讓我忘乎所以。
冰川、水流形成了這裡的獨特地貌。冰川在融化和重新形成的過程中,不斷發生融凍作用,產生了許多神奇的冰緣現象。比如在慕士塔格山地區可以看到的冰牆、冰塔林等等。水流從冰川到出山口近幾千米的高度差會形成很強的勢能,能切割山體,形成許多峽穀和丘陵。
冰川是極地或高山地區地表上多年存在並具有沿地麵運動狀態的天然冰體。冰川多年積雪,經過壓實、重新結晶、再凍結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態和層次,並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壓力下,產生塑性流動和塊狀滑動,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資源。
據報道,世界各地的冰川正在融化、後退甚至徹底消失。然而在亞洲的喀喇昆侖山區即地球第二高峰k2峰所在區域,冰川卻並沒有在融化。如果說有什麼區彆的話,那就是有些冰川正在擴張。
按照冰川的規模和形態,冰川分為大陸冰蓋(簡稱冰蓋)和山嶽冰川(又稱山地冰川或高山冰川)。山嶽冰川主要分布在地球的高緯和中緯山地區。其類型多樣,主要有懸冰川、冰鬥冰川、山穀冰川、平頂冰川。
大陸冰蓋主要分布在南極和格陵蘭島。山嶽冰川則分布在中緯、低緯的一些高山上。全世界冰川麵積共有l500多萬平方公裡,其中南極和格陵蘭的大陸冰蓋就占去1465萬平方公裡。麵積超過14,000,000平方公裡的南極洲,差不多全部都被一個平均接近1,980米厚的冰川覆蓋著,其東部冰層厚度可達4267米。
格陵蘭冰蓋覆蓋的麵積超過1,800,000平方公裡,實測最大厚度約3,350米。較小的大陸冰蓋常被稱作冰帽或冰原。地球上有兩大冰蓋,即南極冰蓋和格陵蘭冰蓋,它們占世界冰川總體積的99%,其中南極冰蓋占90%。格陵蘭約有83%的麵積為冰川覆蓋。因此,山嶽冰川與大陸冰蓋相比,規模極為懸殊。
巨大的大陸冰蓋上,漫無邊際的冰流把高山、深穀都掩蓋起來,隻有極少數高峰在冰麵上冒了一個尖,遼闊的南極冰蓋,過去一直是個謎,深厚的冰層掩蓋了南極大陸的真麵目。科學家們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方法發現,茫茫南極冰蓋下麵有許多小湖泊,而且這些湖泊裡還有生命存在。
我國的冰川都屬於山嶽冰川。就是在第四紀冰川最盛的冰河時代,冰川規模大大擴大,也沒有發育為大陸冰蓋。以前有很多專家認為,青藏高原在第四紀的時候曾經被一個大的冰蓋所覆蓋,即使現在國外有些專家仍持這種觀點。但是經過考察和論證,我國的冰川學者基本上否定了這種觀點。
按照冰川的物理性質(如溫度狀況等)分為:極地冰川,整個冰層全年溫度均低於融點;亞極地冰川,表麵可以在夏季融化外,冰層大部分低於融點;溫冰川,除表層冬季冰結外,整個冰層處於壓力融點。極地冰川和亞極地冰川又合稱冷冰川,多分布南極和格陵蘭。溫冰川主要發育在歐洲的阿爾卑斯山、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冰島,阿拉斯加和新西蘭等降水豐富的海洋性氣候地區。
除了冰體內部的力學、熱學相互作用外,冰川作用還表現在它對地表的塑造過程,即冰川的侵蝕、搬運與堆積作用。(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