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警大隊大隊長陳丁勝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劉傻子身邊,他說:“明末清初,主力戰船——趕繒船是中國大型福船的一種,可作為戰船,也可以作為漁船,還可以作為運輸船。為防藤壺等海蟲腐蝕船底,經常塗上白灰或白漆,故也稱‘白底船’。”
劉傻子說:“其中,大趕繒船船長36米多,寬7米左右,24個船艙,可載重1500石。每船安排水手、船工30餘人,水兵80人。中趕繒船長23米,寬6米,深2米,配上水手、船工20多人,水兵60人。大、中趕繒船,均是雙桅、雙舵、雙鐵錨。”沈明貴說:“清朝中期,同安梭船又名‘橫洋船’,是清代戰船的一種,亦是清代福建同安縣一帶的民用海船。同安梭船在嘉慶、道光年間為清軍水師的主力戰艦。船隻按其大小分為一號、二號、三號、集字號以及成字號。”
於張喜說:“沈聰明,可以呀,有些事情你總是說不清楚,對於古代的船舶這麼熟悉,是不是在古代文物上下了一些功夫。”
沈明貴有點尷尬地說:“我是向幾個文物販子學了一點。”於張喜問:“沈聰明,我想,你是向李春蘭學的知識吧。我問你,中國的水軍與西方水軍比較,力量如何?”
沈聰明說:“1800年,清朝的水軍實力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了。鴉片戰爭中,林則徐派人通過美國商人,購回英國1060噸的‘甘米力治號’船改成戰艦,可裝炮34門,購回葡萄牙3000斤大炮裝在大戰船上。”
小聰說:“我知道,戰國時期,船名有‘大翼’、‘小翼’、‘突冒’等名稱,這些名稱體現出當時人們對於戰船速度的關注。”
小燕子說:“小聰,你怎麼老是說‘我知道’不會換個詞嗎。”小聰說:“我這是開頭語,你彆與我過不去。”
劉傻子說:“小燕子、小聰,難得糊塗,你們彆爭論了。我讀過的一篇文章說,到了漢朝,人們認識到船型與船舶性能的聯係,造船技術有了很大進步,製造出了狹而長的船。這種船,短而寬,穩定性好,速度快。為追求船舶的快速性,出現了效率較高的推進工具‘櫓’,俗稱‘一櫓三槳’。”
天上的烏雲在漂浮,炎炎烈日被遮擋住了。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乘坐南海夢想科考艇,來到一個島嶼休息,大家圍坐在一起。
劉傻子打開穿越號機器人手機,展現地中海戰船的視頻,並且進行解說:“中古早期,地中海的拜占庭具有十分強大的海軍勢力,由於君士坦丁堡的陸上防衛非常堅固,隻要海軍能夠維持補給線的暢通,就可以確保這個城市的生存。在中古早期,拜占庭主要的戰船是‘佐曼號’,其根據古代以槳劃動的戰船發展而來。典型的‘佐曼號’是長而狹的快速戰船,由50到200個槳手和大三角帆作為航行動力,船身的前後可以架設桅杆。”
劉傻子又顯示出一段視頻說:“‘佐曼號’上裝置有弧形的喙狀嘴,可以用來鉤住敵軍的艦隻,讓士兵容易登上敵船,但比較少以船身直接衝撞。為了讓弓兵和投石機發揮作用,在船頭、船尾和船身的中央都建有平台。”
夢弟夢見自己坐上機器人驕子變成的飛艇,穿越時空,目睹了古戰場的水戰。隻見弓和投石機登上平台,猛烈地向敵船和敵軍進行攻擊。典型的海戰會試圖衝撞,或讓敵船停下來,然後由海軍陸戰部隊鉤住敵船,並上船進攻。
夢弟夢見了“希臘火”,借由一條管子向敵船噴出,或像炮彈一般投射出去。這是一種化合物,接觸到空氣時,會猛烈燃燒。
對於木製的船隻來說,希臘火是一種非常恐怖、極具破壞力的武器。正因為拜占庭的海軍擁有名為希臘火的秘密武器,才能夠打得阿拉伯人潰不成軍。希臘火的秘方受到嚴格保密,所以當它失傳後,後世已經無法弄清它到底是用什麼材料製造出來的。
夢弟夢見自己與機器人驕子登上了單層甲板大帆船,看見船上有很多木槳,顯然,這是以木槳劃動為動力的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