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弟發現,比目魚的生活習性十分有趣,在水中側著身子遊泳,不像其他魚類那樣脊背向上,而是有眼睛的一側向上。比目魚,常常平臥在海底,在身體上覆蓋上一層沙子,隻露出兩隻眼睛,以等待獵物,或躲避敵害捕食。這樣一來,兩隻眼睛在一側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
當然,這也是動物進化與自然選擇的結果,比目魚的眼睛移動後,體內構造和器官,也發生了變化。比目魚已經不適應漂浮生活,隻好橫臥淺海的沙質海底,這裡可以捕食小魚蝦。比目魚部分身體經常埋在泥沙中,有些還能隨環境的顏色而改變體色,既可迷惑天敵,防止受到傷害,又可以迷惑小魚小蝦,捕食美味。
海洋爺爺告訴大家說:“本來,從卵膜中剛孵化出來的比目魚幼體,完全不像父母,而且,跟普通魚類的樣子很相似,眼睛長在頭部兩側,每側各一個,是對稱的。它們生活在水的上層,常在水麵附近遊泳。大約經過20多天,比目魚幼體形態開始變化。當比目魚的幼體長到1厘米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比目魚一側的眼睛開始搬家了,它通過頭的上緣逐漸移動到對麵的一邊,直到與另一隻眼睛接近時,才停止移動。”
科學博士說:“比目魚確實是一側有眼一側無眼的怪魚,但並非隻有一隻眼,而是兩隻眼貼近在一邊,說它‘兩片相合乃得行’更是大錯特錯。不同類的比目魚,眼睛位置也不相同,鮃科的兩眼長在左側;鰈科和鰨科的兩眼卻長在右側。”
“比目魚的兩個眼睛在一邊了,隻能生活在海底。為什麼人們說,比目魚也叫牙魚平,是名貴的海產呢?”夢弟先是歎息,接著提問。
計算機姐姐說:“漁業上把比目魚叫作牙鮃。牙鮃的身體一般長25厘米到50厘米,最大的牙鮃有70厘米。牙鮃會根據季節的更替,做短距離的集群洄遊。在我國沿海,牙鮃有廣泛的分布。黃海、渤海的漁民們,習慣用海底曳網捕撈牙鮃。新鮮的牙鮃可以食用,或者製作成罐頭。牙鮃的肝臟還可以提煉魚肝油。比目魚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維生素d、鈣、磷、鉀等營養成分,尤其維生素b6的含量頗豐,而脂肪含量較少。”
比目魚的分布和水溫等因素有密切關係。如沿赤道諸大洋西側暖流廣,種類特多;黃、渤海沿岸,寒流強且有黃海冷水團,冷溫性種類較多;西太平洋南海區域,未受冰川期的強烈影響,種類也很多。有少數種類,在中國如華鮃、江鰈、窄體舌鰨、褐斑三線舌鰨等,可進入江河淡水區生活。
小明說:“在我國古代,比目魚是象征忠貞愛情的奇魚,古人留下了許多吟頌比目魚的佳句,如‘鳳凰雙棲魚比目’‘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清代著名戲劇家李漁,曾著有一部描寫才子佳人愛情故事的劇本,其名就叫《比目魚》。”
小燕子談起關於比目魚的寓言故事。大意是,魚國裡沒有秩序,亂套了,群魚早已不滿意了。有的魚,左右亂遊,想怎樣就怎樣,阻攔了其他魚的遊動。有的魚,看見聚在一起的魚群,故意從中間闖過去。有的魚,仗著自己力氣大,故意用尾巴打傷力氣小的魚。群魚說,如果我們有個魚王,在我們這裡執行法律,那就好了。
夢弟進入夢鄉了,他聽見有些魚在議論紛紛,他明白了,魚類想選定一個魚王。夢弟變成一條鯉魚。大家商量,選那個在海水裡遊得最快,能夠幫助弱者的魚來做魚王。它們在岸邊排隊,鯨用尾巴做一個記號,大家看到信號就一起用力遊。鯨像箭一樣地遊去,同它一起的有青魚、鯽魚、鱸魚、鯉魚,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魚。比目魚也跟在一起遊著,希望儘快到達目的地。忽然,有的魚在喜悅地高聲叫喚:“青魚上前了!青魚上前了!”
那扁平的、愛猜忌的比目魚落在後麵很遠,急躁地喊道:“誰在前麵?誰在前麵?”魚群的回答是:“青魚,青魚。”比目魚妒忌地叫道:“是赤條條的青魚嗎?是赤條條的青魚嗎?”
從此,比目魚就受到懲罰,口變成歪的。夢弟見了比目魚的怪相,忍不住笑起來,被什麼東西敲了一下頭,醒了過來了。小聰拿著筷子說:“夢弟你在夢裡笑什麼?”
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坐南海夢想科考艇在大海上行駛,發現了一個島嶼。劉傻子教授、科學博士王可與計算機姐姐沈琳特警,帶著同學們登上島嶼,沈琳說:“這夥人來過,想運走海豹,可能發現我們,他們就潛逃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