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夢想科考艇在大海上奔馳,小夢石沒穿潛水服坐在船頭,結果不慎從科考艇上掉進海裡。小夢石眼看鯊魚朝他這個方向遊來。小夢石驚慌失措,他使勁地呼喊:“救命!救命!”
風浪太大,高敏所長、王可博士、沈琳特警都沒有聽見,小夢石感覺自己被卷進了海浪之中。這時,兩隻海豚衝了過來,鯊魚撤退了,海豚載著他去尋找南海夢想科考艇。找了好久,都沒有見到一點影子,最終,海豚將小夢石推到了南海的一個大海灘上離開了。
小夢石問:“王可博士叔叔,海豚為什麼會救我呢?”王可博士說:“你們知道嗎,海豚救人是千古之謎,到底是海豚見義勇為,還是海豚的本能,科學家都還在研究中。”小夢石說:“王可博士,你能講講海豚救人的故事嗎?”
王可博士講:1972年9月,南非一位23歲的姑娘伊瓦諾所乘的船在離海岸4000千米處被海浪打翻了,她拚命往岸邊遊。這時,一頭鯊魚向她遊來,她甚至已經清楚地看見了鯊魚的猙獰麵目,不由得閉上了眼睛,呼吸都快停止了。與此同時,兩隻海豚出現在她身邊把鯊魚趕跑了,還一直護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帶。
劉夢石說,1959年夏天,裡奧·阿泰羅號客輪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許多乘客都在洶湧的海水中掙紮。不料禍不單行,大群鯊魚雲集在他們周圍,眼看眾人就要葬身魚腹了。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成群的海豚猶如“天兵神將”般突然出現,向貪婪的鯊魚猛撲過去,趕走了那些海中惡魔,使遇難的乘客轉危為安。
王可博士說:“關於海豚救人的故事不勝枚舉,流傳久遠。遠在公元前的希臘神話傳說中,就有海豚救起落水人阿裡翁的故事。到了近代,有關海豚救人的事件就更多了。”
小明說:“我知道。1964年,一艘日本漁船在日本野島附近海域沉沒,船上10名船員中有6人淹死,其餘4人就是在海豚的幫助下遊回岸上得救的。”
小燕子說:“1966年,一艘保加利亞貨船上的一名船員不小心掉到海中,正在危急之中,一群海豚圍了上來,把這位遇難船員托出水麵而被人救起。”
小聰說:“我看過一篇文章,大意是這樣的1981年1月,一艘客輪在爪哇海航行時突然發生火災,危急中,一對夫婦把3個孩子拋入海中。說來也巧,這時一群海豚遊了過來,把這3個孩子托了起來直到他們被人救起。而這對夫婦卻在大火中喪生了。”
夢弟進入了夢境,他駕駛著機器人驕子變成的汽艇在海麵上行駛,他自言自語地說:“我能夠看見海豚救人的場麵嗎?”
機器人驕子說話了:“你可以看見,你看前麵呀,兩頭虎鯊在襲擊兩個遊泳的人,這是一男一女,看來是一對夫婦。”夢弟仔細一看,2條足有4米長的虎鯊正準備衝向那一對夫婦。夢弟說:“我們去衝開這兩條虎鯊。”
汽艇向鯊魚行駛了過去,可這兩條鯊魚並不理睬夢弟他們。正在此時,兩頭海豚衝了過來,與虎鯊展開廝殺,最終這對夫婦得救了,夢弟十分高興。夢弟忽然醒了,還在興奮之中,他問:“海洋爺爺,海豚為什麼喜歡救人呢?”
王可博士:“母豚在小海豚降生時,常用吻部把自己的孩子輕輕托起,或者用嘴輕輕咬住幼豚的胸鰭,使其能露出水麵,直到幼仔能自己呼吸為止,這完全是海豚的一種本能。所以,當人落入水中,海豚或以為是自己的幼仔落水,主動前去營救,或對人類表示友好,願意進行救助。”
高敏所長感慨地說:“早期的科學家在做過大量實驗後認為,海豚和陸地上的哺乳動物一樣,是用肺呼吸的。海豚在水中遊水,要經常浮出水麵換氣,否則就會被憋死。當落水者受到鯊魚威脅的時候,海豚自然也會以為是自己的幼仔受到攻擊,會奮力與鯊魚搏鬥,營救落水者,海豚是海洋中非常聰明的哺乳動物,經過馴化,可以為人類做不少事情,就和人們飼養的鳥、狗一樣,它們頗通人性。”
事後,劉夢石教授等人與南海國際旅行社會議大廳的遊客進行互動。企業家餘大剛的孫子餘小銀、徐小龍的孫女徐虹、張二虎的孫子張瀟:他們三個小學生在問:我們想知道,人如果沒有潛水設備,進入鯨魚肚子中,能夠存活嗎。
劉夢石教授說:“我建議,大學生黃小燕回答。”鯨魚胃裡的胃酸有很強的腐蝕性,人類在鯨魚胃裡也是撐不了多久的。包括鯨魚在內的很多動物和人類一樣,把食物吃進胃裡以後都是要產生胃酸來溶解食物,再能讓腸道進行吸收的。所以,人類被鯨魚吃進肚子裡後肯定會被鯨魚的胃酸所包圍,那種有強烈腐蝕性、刺激性的液體很快就會把人給分解了。
孫明亮的孫女孫曉丹問:“我想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劉夢石教授能夠逃出鯨魚的肚子裡。”小聰說:“因為劉夢石教授準備好了辣椒醬,鯨魚受不了,打噴嚏將我們噴出來了。”羅夢弟說:“關鍵在於劉夢石教授有穿越號機器人手機,變成飛艇,救了劉夢石爺爺與小聰,否則,他們從雲空裡摔下來,會摔死的。”
沈聰明說:“有個中學生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鯨魚群包圍了小聰,還讓小聰誤以為是海中的礁石山洞。請劉夢石教授回答。”劉夢石教授說:“這次鯨魚整體出動,是機器人鯊魚用一種聲波將它們召集過來,至於鯨魚的口誤以為是山洞,是機器人鯊魚讓小聰產生了幻覺。”
張二虎的孫子張瀟問:“特警沈琳,為什麼有時喊特警姐姐,有時候喊計算機姐姐。高敏所長為什麼喊海洋爺爺,科普作家劉夢石為什麼又稱為劉傻瓜教授。王可博士為什麼又稱科學博士,請羅夢弟回答,如果答得有道理,我們支持你繼續留在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否則,你就出來換我們三個小學生也進入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
羅小夢說:“我的名字叫羅小夢,小名叫夢弟,小燕子的名字叫黃小燕,小燕子是小名。王可博士是生物學博士,我們習慣叫他科學博士,高敏所長是個海洋專家,我們習慣稱他為海洋爺爺。警官學校畢業的特警沈琳,其實也是一個計算機專家。劉夢石教授,是科普作家、小說家、散文家、文藝評論家、旅遊專家。”
羅小夢的回答,引起一片掌聲,對於小學生來說,張二虎的孫子張瀟問的問題看似簡單,實際上不好回答,他關係著一個人的綽號與專長。稱呼的問題,看起來簡單,但是有些人還真的不清楚。
劉夢石教授很有體會,他說,從小我們就向往大海,大海裡生活的很多動物都被我們稱為魚,但經過學習和生活中的經驗,我們知道了鯨魚不是魚;鮑魚不是魚;章魚也不是魚。那凶猛的鯊魚是魚嗎?鯊魚是魚。目前的研究表明,鯊魚是依靠鰓來吸收海水並輔以血液內的尿素來調節自身滲透壓的。
南海國際旅行社的會議廳裡,劉夢石的分身、沈明貴、程萍、劉媛媛、小雨、林燕子等負責解答遊客提出的問題。“海豚麵對鯊魚攻擊人類的時候去營救人類,難道海豚不懼怕鯊魚。”劉夢石回答:“海豚是海洋中最頂尖的掠食者之一,可以幫助控製海洋中其他物種的數量。”
沈聰明“哈哈”大笑起來:“海豚之所以出名,是因為海豚是人類的朋友,溫柔善良,鯊魚之所以出名,是因為鯊魚是海洋霸王。劉傻瓜呀劉夢石,你居然說海豚是海洋中的最頂尖的動物,還敢說海豚是鯊魚的天敵。不曉得你這個教授是怎麼評上去的。”
沈明貴是一個喜歡出風頭的人,可是,與劉夢石在一起,他的心情十分壓抑,尤其是他暗戀林燕子、程萍,卻在劉夢石的壓製下抬不起頭來,現在,他終於抓住了一個機會,攻擊劉夢石。
沈明貴的話,於張喜聽了覺得很刺耳,但是,他對於鯊魚與海豚之間關係的了解不多,不知道怎樣反駁,李任惠呢,是一個科普作家,卻沒有想到這個問題,劉媛媛在江城日報擔任過評論編輯,在華夏婦女報社擔任婦女與兒童版的編輯,也不知道應該怎樣幫助劉劉夢石對付出言不遜的沈聰明。
沈明貴十分得意地環視四周,但是,他根本沒有想到,他犯了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錯誤,當然,一般人都誤以為海豚怕鯊魚,鯊魚畢竟名聲在外,大名鼎鼎的海上霸王。程萍是科普編輯,還是知道海豚與鯊魚的關係的。程萍說:海豚在鯊魚嘴裡救人,是因為海豚不怕鯊魚,主要因為海豚比鯊魚更小更靈活,智商高,還是群居動物,通常以群體形式出現,遇到鯊魚的時候,海豚會集體配合,將鯊魚團團圍住,鯊魚被一群海豚攻擊,很有可能受到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