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所長、王可博士、沈琳特警帶著黃小燕、丁小聰、張小波、李小明、羅夢弟等帶著小夢石、沈聰明編輯、李任惠科普作家、於張喜文史作家、齊紅霞特警、沈琳特警、紅學家範想林、考古學家張洪德、神話學者夏青、劉媛媛編輯、程萍編輯、林燕子舞蹈家等乘坐南海夢想號科考艇在海上行駛。
小夢石、夢弟卻夢見自己變成鋸齒魚,一條鱷魚衝上來,衝上去要咬住小夢石、夢弟,危急之時,一群號稱鋸齒魚的猛鮭直接衝了上來,鱷魚想躲開這群鋸齒魚,來不及了。猛鮭一擁而上,一眨眼工夫,鱷魚便被猛鮭切割成了無數小肉片。隨後,猛鮭將那些小肉片吞進了肚子。小夢石、夢弟感謝鋸齒魚的首領,鋸齒魚首領說:“小夢石、夢弟,我知道是你們變成鋸齒魚。”
小夢石與夢弟醒過來後,對小燕子、夢弟、小波、小明與小聰說,我們夢中親眼目睹猛鮭勇鬥鱷魚的激烈場麵,十分興奮,他們上岸後,還在滔滔不絕地議論著。傻子教授聽了幾位同學的議論,說:“你們說的猛鮭,還有一段傳說故事。”
小燕子、夢弟、小波、小明與小聰纏住傻子教授,說:“我們對猛鮭的傳說十分好奇,傻子爺爺,你講一講吧!”
傻子教授說:“現在的猛鮭,身長大約50厘米,由於身上長滿了鋒利的鋸齒,雖然個子不大,卻敢於攻擊比它體形大上百倍的魚類。傳說大約5000年前,猛鮭並不屬於鋸齒魚類,看起來,它的身體雖然像一把刀,卻沒有刀鋒,性情溫順,對其他魚類沒有攻擊性,主要以浮遊生物和一些海藻類植物為生。這樣,它們難免遭到其他食肉魚類的攻擊。”
小燕子說:“我聽說過這個故事,為了生存下去,猛鮭隻得快速遊動,四處躲避那些食肉魚類。猛鮭遊速加快了,遇到危險容易脫身,但還是免不了經常挨咬。”
劉傻子教授說:“鋼鋸魚神奇奧秘所在是,猛鮭每次被咬傷後,猛鮭的身上便缺少了一塊肌肉。儘每一次受傷都令猛鮭疼痛難忍,但它依然頑強地生存著。最終猛鮭的傷口多了,全身變得坑坑窪窪的,長滿了尖尖的鋸齒。”
小聰:“我知道了,猛鮭漸漸地發現自己身上的傷口居然變成了鋸齒,而且十分鋒利,所向無敵,於是那些食肉魚類見了它,再也不敢隨意攻擊,躲得遠遠的,生怕被它的鋸齒所傷。如今,猛鮭已正式冠上鋸齒魚的稱號。”
小燕子感歎說:“鋸齒魚像鋸齒一樣,能夠將凶猛的海洋動物鋸傷。它由原來的弱者變成了海洋中的強者。”沈明貴編輯、於張喜文史作家、程萍科普編輯、林燕子、林編輯、劉媛媛資深編輯、劉傻子科普作家、李任惠科普作家、高敏所長、王可博士、沈琳特警在南海國際旅行社會議廳裡坐下,給參加探索海洋奧秘的遊客們講述海洋動物奧秘的故事。
開會前,劉傻子說:“海洋動物真神奇,有的魚居然像鋼鋸一樣,能夠將鯊魚的頭鋸開。”林燕子說:“真的,好神奇喲。”程萍說:“真是神奇得太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了。”沈明貴一聽,十分嫉妒,因為嫉妒,故意誇張地喝了一口水,笑得將水全部噴出來。
劉媛媛說:“沈聰明,有必要這麼激動嗎?”沈明貴說:“我算是明白了,為什麼我成為不了科普作家,我沒有膽量瞎吹呀,吹得沒有譜的話都敢說,我不扶牆,就服你劉夢石劉傻子,傻得冒煙,傻得冒泡。。”
於張喜說:“沈聰明,你過分了,我問你,當年你在三亞日報社當編輯,誰讓你去的。”沈聰明實話實說:“是海南省文體廳常務副廳長推薦劉傻子去的,他將推薦信給了我。”
於張喜說:“劉傻子之所以傻,就是將自己去三亞日報社的機會給了你,念在你是他的鄰居,念在你是他的小學同學。”
正在這個時候,會議廳舞台上整個吊頂搖搖欲墜,上麵的吊燈如果掉下來了,眼看就要砸到整個舞台上,台上的人很難幸免。有遊客大喊:“危險,快躲開。”
劉傻子已經得到穿越號機器人手機的提醒,他沒有躲,躲也躲不及,他飛迎上去,硬生生地將掉下來的頂棚及吊燈穩穩地接住,然後,由高所長與導遊小雨囑咐維修人員,迅速搭起梯子,將上麵的螺絲上緊。
維修人員說:“有人將主要螺絲下了。”沈琳說:“這是人為的,好在劉傻子力大無窮,還能夠飛上去。”沈明貴這個時候,已經癱倒在舞台上,他自言自語地說:“太嚇人了,我以為命沒有了。”
雲淡風輕的劉傻子說:“大家靜一靜,小波、小明、夢弟、小聰,我們每個人講述一個關於海洋的故事,好嗎?”小燕子建議說。
夢弟說:“我先講吧,有一年,我與爸爸媽媽到桂林洋的海邊遊玩,看見兩個人抓住了一隻大海龜要宰殺,賣海龜肉給遊客。爸爸媽媽與幾個遊客一起上前去製止,人多勢眾,那兩個人見勢不妙逃走了。”
小明說:“我和爸爸媽媽去三亞旅遊,同旅客攔截了一隻大海龜,我們想把海龜送回大海,這海龜太大太重,我們弄來一塊大木板,將海龜推了上去,海龜嚇得四肢發抖,頭也縮進去了,難怪人們會說縮頭烏龜。其實,這是海龜對自身的一種保護。我們推動木板,將海龜送到海邊。海邊幾個遊泳的遊客協助我們,將海龜推向海水深處。海龜開始遊動,一會兒,海龜沉入海裡了。”
海洋爺爺說:“你們做得對,海龜是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小聰說:“我講坐海船的經曆,爸爸媽媽第一次帶我坐海船到西沙群島。由於怕我暈船,媽媽要我吃了暈船的藥,爸爸媽媽吃了暈船的藥先睡了。我呢睡不著,總想上廁所。我去上廁所時,發現船晃動得太厲害了,隻能緊緊地抓住廁所裡的把手。我看見有人在廁所嘔吐,顯然是不適應大海的顛簸。到了三沙的永興島附近,船在行駛中漸漸平穩了,我與爸爸媽媽上了甲板,眺望藍天白雲碧海,近處的海鷗在一片晚霞,真是美麗呢。”
小燕子說:“我印象最深的是同爸爸媽媽到三亞旅遊,住在三亞靠海的賓館裡。黃昏,我們去海邊遊泳,隨著海浪的起伏,像是坐在搖籃裡,心裡很愜意。爸爸的右大腿被一種像氣球的小魚叮著了,這是一條河豚,學名河魨,俗稱氣鼓魚,我與媽媽笑個不停。”
小波說:“我喜歡在沙灘上走路,一天,爺爺奶奶帶我去沙灘上漫步,踩在金黃色的沙灘上,腳下傳來‘嘎吱嘎吱’的聲音。我看著自己腳下的一枚枚貝殼,奇形怪狀。我撿起一枚貝殼,仔細地瞧上麵的花紋。有的貝殼上麵是螺旋紋,有的是一些我不知道的花紋。這些貝殼,色彩斑斕,叫人愛不釋手,我的書房裡,至今還擺放著這些貝殼呢!”
夢弟問:“河魨為什麼叫氣鼓魚?”傻子科普作家說:“這河魨身上長滿小刺,腹部白色,腹內有一個大氣囊,輕輕一拍,立即鼓得像個大氣球。河魨肉質鮮美,屬於河豚屬,熱帶鹹水魚,可以在淡水中存活,但不能繁殖。河魨最愛吃蝦和螺,隻要不把自己毒死,一般很好養活。”
科學博士說:“同學們,你們可以戴上夢幻帽,打開夢幻開關。科技發明方法有12種加一加,減一減;擴一擴,縮一縮;變一變,改一改;聯一聯,學一學;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我們可以將這些技法運用在仿生學上。例如,鯊魚的頭部是流線形,現在的高速列車車頭,就是模仿了鯊魚的頭部,這就是‘學一學’。”
海洋奧秘探索行動組來到淺海潛水,潛到海底,居然看到了比目魚。習慣棲息在海床上過著底棲生活的比目魚,由於它們的身體扁平,雙眼同在身體朝上的一側,這一側的顏色,與周圍環境十分吻合;它們身體朝下一側為白色,故被稱為神秘的變色龍。
“比目魚藏在海底,那夥人藏在什麼地方?徐文亮師傅不知道怎樣了?”夢弟問。他們因為看到了比目魚,就忘記了尋找徐師傅之事。
“我們隻要堅持,總會找到徐師傅與那夥人的。”小燕子說。“人們為什麼說比目魚是神秘的變色龍呢?”小波問。
科學博士解釋說:“比目魚,本來叫鰈魚。因為兩隻眼睛長在一邊,被認為需兩魚並肩而行。兩隻眼睛長於一側的原因是神秘的,故有人說,比目魚是神秘的變色龍。”
比目魚是海水魚中的一大類,包括有鮃科、鰈科、鰨科的魚類。比目魚,人稱鰈魚,又叫獺目魚、塔麼魚。主要生活在溫帶海域,是溫帶海域重要的經濟魚類。劉傻子夢見自己潛水到了深海底,比目魚迎麵遊來,比目魚的身體表麵有極細密的鱗片,隻有一條背鰭,從頭部幾乎延伸到尾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