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錦年察覺到溫以緹的目光,臉上泛起一絲不自然,疑惑地回望過去,輕聲問道:“是有什麼問題嗎?溫大人是覺得平西將軍尋我,還有著什麼彆的目的?”
溫以緹見趙錦年在其他事情上洞察敏銳,可一涉及男女之情,卻如木頭一般,不…甚至隻要與女人相關打交道,就變得懵懂遲鈍。
就連溫以緹已不是第一次有這種無語的感受,隻得搖搖頭說:“沒什麼問題,隻是沒想到邊姑娘對侯爺竟如此傾心,不惜做出抗旨之罪。”
“他們看重本侯,不過是看中我與皇後娘娘的能力罷了。”趙錦年回道。
溫以緹眉頭一挑,這點她倒是沒想過。
主要是她對這種兒女私情之事本就不太熟悉,原以為他們二人之間有些特殊的過往,溫以緹還隱約記得邊瑩瑩曾口口聲聲說要嫁給趙錦年。
“若按侯爺這麼說,這邊家的想的倒也太過簡單。”溫以緹說道。
趙錦年輕蔑地開口:“不然邊將軍為何一直難以高升始終在副將之位徘徊?他能得到如今的封號,也是陛下念他殺敵勇猛,功績斐然,若不賜予封號,便隻能提升品級給予重權,否則豈不是讓天下將士們寒心。”
武官之途,向來憑借軍功方能逐級晉升。
平西將軍倘若長期未獲賞賜,必然會引發諸多非議。
在這大慶朝,武將們皆以戰功為榮耀,以晉升為目標,奮力拚殺於疆場之上。
若平西將軍這般勞苦功高之人都得不到應有的嘉獎,其他武將難免會心生寒意,暗自思忖自己即便竭儘全力,恐也難有出頭之日。
一旦有人借機煽動輿論,那麼整個大慶各處邊境的將士們軍心便會開始動搖。對自身的價值與前途感到迷茫,長此以往,邊疆的穩定與安寧必將受到嚴重威脅。
想到這,溫以緹愈發感到困惑不解。
趙錦年似有所察,當即問道:“怎麼了?”
溫以緹也不隱瞞,如實開口說著心中疑團:“有一事我始終想不透,若如侯爺先前所言,陛下一心在為六…太子鋪路,可為何之前的趙家,還有如今的封家,都落得如此淒慘的下場?這豈不是授人以柄,難道不會讓天下將士寒心,覺得自己拚死效忠陛下,卻換來這般境遇?”
趙錦年聽聞,眼中掠過一絲哀傷,旋即緩緩解釋道:“他們的確會這麼想,可想法歸想法,實際情況卻是另一碼事。這些高門家族的變故於普通將士而言太過遙遠,且並非時常發生,所以他們往往會僥幸地認為自己不會遭遇如此厄運,隻覺自己是幸運的那個。
再者說,在這大慶朝,最不缺的便是人。人命如螻蟻,賤如草芥。你若能力不足或有差池,自會有人取而代之。這世間,永遠不會缺少追逐功名利祿之人,哪怕所得微薄、官職卑微,也總有人趨之若鶩。”
溫以緹聽後,不禁苦笑:“如此涼薄,當真是讓人心寒。可這朝堂之上,又有幾人能真正獨善其身?”
趙錦年微微歎息:“又有誰能全身而退?趙家的遭遇便是前車之鑒,可即便如此,仍有人前赴後繼。或許,這便是人性的貪婪…”
兩人一時間陷入沉默。
溫以緹不想氣氛這麼尷尬,隻能立即轉移話題的開口道,“隻可惜了邊姑娘。”
她想起此前瓦剌進攻甘州城時,邊瑩瑩不顧危險,身親自帶兵殺敵,那份膽量著實令她欽佩不已。
溫以緹也有些不願,看到如此明媚熱烈的姑娘被困於內宅,甚至淪為看人眼色、低聲下氣的妾。
趙錦年微微點頭:“在旁人看來,做太子的妾,日後太子登基成為皇帝,有著潛邸之情在,日後所封品級定不會太低。
但仍有明白人知曉,即便成為妃子,也依舊是妾,妾的身份終究是奴才罷了。”
趙錦年說這話時滿是輕蔑,溫以緹一愣,不愧是皇後的侄兒,看法與旁人截然不同。
他記得顧琦曾說過,後宮之中是看誰笑到最後,一時的高低隻是暫時的,即便身為皇後也不例外。
但溫以緹隻認同一半說辭,另一半則是她認為做了妾便是一生的汙點。
在大慶曆史上,少有後宮原先的嬪妃在元後歿了,能順利成為繼後的,大多是重新挑選名門貴女,正式迎入宮中。畢竟眾人都覺得當過妾室的女人,即便出身再高貴,也會玷汙皇後寶座的名節。
尤其是那些身份地位尊崇的男子,更是極易抱有此種想法。幼生長於權力與富貴的溫床,被家族的榮耀和社會的尊崇所環繞,心中的欲望與野心也隨之無限膨脹。
溫以緹心中不禁暗自歎息,在這個男尊女卑的時代,男人為了名利尚可放手一搏,縱使失敗也不過是壯誌未酬。
然而女人卻被困於重重禮教枷鎖之中,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
她們或成為家族利益的犧牲品,被隨意安排婚姻,或在深宅大院中耗儘青春,忍受寂寞與壓抑…
或在權力鬥爭的邊緣瑟瑟發抖,稍有不慎便會萬劫不複。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