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不僅是當世顯家,更是百家第一家。
並不是浪得虛名的,不要以為他們隻會拍馬屁,他們出的聖人最多,不可能也是拍馬屁成就的。
儒家是真的有實力,尤其是在一些問題上的看法更是深入人心。尤其是人性方麵更是有頗多的見解。
像什麼性本善,性本惡,仁義,忠信,以及現在的孝道,禮樂等等,都屬於儒家的拿手領域。
儒家的孝道這一主張,雖然沒有代替自己提出的以禮樂,但是也得到了當今的人皇青睞。
儒家巨子覺得,當今人族比較浮誇,一切都向錢看齊,忽略了人性的善良一麵,應該推廣情義,改變人族的社會風氣。
而孝道不僅是情,更是作為人的道德基本。
應該大力推廣孝道,提升人們的道德水平,這樣的話,整個人族才不會淪落到禮樂崩潰的地步。
從而也可以保證禮樂的繼續,改變人們的風氣。
當今的人皇被說動了,所以也大力推廣,從而也讓儒家長盛不衰,總能在關鍵的時候,提出關鍵的對策來,力挽人族的頹勢。
而人皇能夠在這個時候選擇儒家的孝道,也是因為儒家比較厲害,把握住了人皇的心思。
如今的人皇年齡太大了,關鍵他還貪戀權力,不願意放權,一邊追求長生,一邊防範兒子們的壓力。
六個兒子沒有簡單的,他擔心兒子權力太大,做出什麼大逆不道的事情來,逼迫他這個父親,奪取他的位置。
所以他才大力推廣孝道,約束自己的兒子,不會做出那種大逆不道的事情來。
一旦孝道深入人心,皇子們想要走出最後一步的話,就有違了孝道,從而讓天下子民唾棄,甚至是眾叛親離的地步。
如今看來選擇果然沒錯,幾位皇子雖然勢大,卻都隻能等待。
尤其是大皇子,年紀都這麼大了,依舊不敢邁出最後一步,隻能等待下去,看到底誰活的時間比較久。
除了符合人皇的心意以外,大周禮樂治國已經實行了很多年,隨著時間的發展,單單禮樂來說,已經不太適應,或者說不足以維持龐大的人族需要。
迫切的希望其他的理論,能夠代替或者補充禮樂。
而孝道的出現,也正好可以彌補禮樂上麵的不足。
所以是大周選擇了它,而不是它選擇了大周。
雖然階級製度也是儒家提出來的,但是也不能說就錯了,至少適合以前的需要,若不然的話,大周也不可能持續了這麼多年。
至於適不適合當今的大周,那就隻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說那麼多,其實不管有教無類還是孝道,都是貴儒的核心主張之一,跟現在的新儒關係並不是太大。
新儒分家,分出的主要思想是仁義主張,其他的主張依舊是貴儒的。
即使如此,貴儒也被割下了一塊肉,貴儒短時間也不可能再同意分家了,關鍵是除了新儒以外。如今貴儒也沒有了什麼太大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