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天。
碧卡從索貝爾王國上空開始向先鋒島方向移動。
再一次升級改造之後,碧卡在放緩速度前進的時候,連藍色的粒子流都不會顯現。全程保持靜默狀態。
在距離島嶼還有100公裡的地方停了下來。停留在了雲層之上。
再往前,很有可能會被世界政府提前偵測到。
這次移動碧卡是多方麵考慮的。
一個是通訊原因。
因為革命軍處於弱勢地位。所以這場大戰更多的是戰術和勇氣的對決。
為了執行戰術目標,每個關鍵節點都要有人連入通訊係統。
先鋒島本身是有基站的,但大戰一起,各種衝擊波,能量波之類的亂飛,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
如果通訊中斷就會是一場災難,革命軍會提前崩盤。
那這幾年沒日沒夜的研究和推演都成了一場笑話。
為了保證戰爭時的通訊,諾亞決定把碧卡挪過去,全場的通訊信號從零號基站上轉發。
第二個是需要更穩定的數據傳輸通道。
經過會議決定南海之聲升級成臨時電視台。
和世界新聞報一樣,也在整個南海進行戰場直播。
不能全靠報社的攝像電話蟲轉播。
攝像視角不一樣的。報社更喜歡大新聞,也就是拍攝強者。
可強者間毀天滅地的大戰隻是看個光影效果。
普通人的肉眼根本看不清誰打誰。
真的看感動,看熱血,看犧牲。
還是要看我們的基層戰士們。
先鋒島的主戰場是一個絞肉機,充分體現著戰爭的殘酷。
而我們的戰士們則是毫不畏懼的跳進去,是為了什麼?
這個原因是革命軍以外的人,不能理解的。
唯有我們自己來拍攝,才能保證讓普通戰士占據出鏡的鏡頭。
這次戰爭,是對革命軍的考驗。
也是對南海民眾的一次洗禮。
讓他們知道,為了南海目前的生活,革命軍都付出了多少。
宣戰陣地自己放棄了,就不要怪敵人占領。
秉持著這樣的原則,革命軍在宣傳上是寸步不讓。
為了搞出這個基站,諾亞可是第二次打上了瑪麗喬亞,付出這麼多,當然是要在關鍵時刻使用出來。
以基站的能力,早就可以進行視頻的轉播。
無線視頻接收設備全部都安裝到了南海的廣場上和一些酒館裡。
這項工作的隱秘程度比南海之聲可高多了。
因為設備的缺乏,隻能保證每個島有一到兩個,但也夠了。
第三個就是戰略需要。
先鋒島的火控係統有一部分是係統控製的,需要大量的數據演算,在必要的時候,碧卡可以提供一部分算力。
還有就是武力震懾,純粹的使用進攻端的力量來幫助革命軍撐住戰局。
這次會是碧卡第一次在全世界亮相,以後就藏不住了,所以登場必須要大場麵。
至於有多大,就要看火力有多強。
諾亞和泰佐格兩人在實驗室外等了好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