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國決定派遣記者去實地采訪。
記者們肯定不敢,擔心有去無回。其後,被強製而去。當然也給出足夠報酬。
另外,去的三個記者,早早寫好了遺書。
三個記者去到兩國邊境,看著快十萬人同時修公路,不斷各種重型武器在炸山,場麵很熱鬨,很壯闊。
隻見廣闊的高原上,近十萬工人忙碌穿梭,仿佛一片由人構成的海洋。各種機械,或挖掘山體,或平整土地,每一道動作都透露著高效與力量。
山巒之間,時不時有爆炸聲響起,伴隨著煙塵四起,顯現出人類改造自然的壯誌與決心。
搞笑的是,修山的主力,是摩挲國小河邊的俘虜。
另外還不斷有卡車運載武器,往摩挲國的老首都德利開去。然後,這是後勤保障車隊。
其後,這三名記者,問了八萬多摩挲國俘虜代表。總共采訪了五百多人,發現不少俘虜竟然覺得,來這裡修公路,挺好,雖然辛苦了點。但吃的飽,吃的還可以,而且,還有工資拿。
有些俘虜說,就算自己工作時限到了,都不想走,要繼續修路。這三個摩挲國的記者,徹底傻眼。自己是不是聽錯了。
以至於,覺得我是不是也要去修路才行。
這太詭異了。
兩天後,在摩挲國首都的報社大樓裡,氣氛異常緊張。
編輯們圍坐在會議桌前,麵前攤開著那份剛從大夏邊境傳回的采訪報道。原本打算用來抨擊大夏侵犯自己國土的新聞稿,此刻卻成了摩挲國自取其辱的鐵證。
因為,摩挲國的這些俘虜,竟然覺得修路不錯,比在自己家鄉工作,更好。
“這……這怎麼可能?”主編瞪大了眼睛,手中的筆在桌麵上不停地敲擊著,發出“咚咚咚”的聲響,似乎在發泄著他心中的憤怒和不解。
“他們吃得飽,還有工資拿?”一個年輕的記者難以置信地重複著報道中的話。
“不僅如此,那些俘虜還……還不想走?”另一位資深記者扶了扶額頭,試圖讓自己從這份震驚中清醒過來。
會議室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隻有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音和偶爾傳來的深呼吸聲。
“我們必須仔細考慮一個問題,這些人是不是被收買了?”主編終於打破了沉默,顯得很是開口艱難。
這句話,其他人不敢接。
實在是,很敏感,沒法說,說了就可能犯錯。
最終主編決定,“消息不能發,起碼暫時不能發,我們不能讓這樣的消息在國內傳播開來。另外,把采訪新聞交給軍事部門,讓他們……”
主編的話沒有說完,但每個人都明白其中的含義。這份報道一旦公開,不僅會引發國內民眾的強烈不滿,更會讓摩挲國在國際社會上顏麵掃地。那麼就讓軍事部門去頭痛吧。
於是,摩挲國的軍事部門有關人員,在看到這個新聞後,第一時間確定,不能發出去。另外,也懷疑報道的真實性。
很快,報紙主編被叫了過來。雙方進行激烈的爭辯後,主編表示,自己對這個新聞報道,也有所懷疑。要不,讓軍事部門的人員,去實地采訪。
這可把對方難住了。但這好像是唯一的辦法。最終,摩挲國提出要求,希望讓自己軍報記者去實地采訪。
大夏對麵自然同意了。
摩挲國所謂的軍報記者,根本不是記者。是情報部門的工作人員。屬於真正的諜報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