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那會因為跟北極熊交惡和地理因素。
當然也是考慮東西部發展不均衡和小城市缺乏就業因素,所以大型推廣小微企業,特彆是那些小水電廠,小機械加工廠,小鋼鐵廠,小火電廠等,一係列這樣中小企業在那個時代可以說遍地開花。
這就導致在那個時代隻要是稍微大一些的城市都有各種合作社,合營企業,市裡成立的集體企業等等。
可時間到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那會,實施雙軌製以後,其弊端就開始逐漸顯現,首先就是這些中小微企業,能耗高,產能低,設備落後,管理落後。
另一個問題也是最嚴重的問題,就是雙軌製導致了,條子的出現。
特彆是九十年代初以來,走這些國營廠路的,都知道條子,也就是俗稱白條。
都是市裡麵兄弟單位,低頭不見抬頭見,我罐頭廠跟你鄉裡信用社收購點山楂這東西本沒幾個錢把,先記賬,說白了就是打白條。
鄉裡信用社,跟農民收購山楂也是,給條子。
罐頭廠做罐頭呢,批發出去收到的也是條子,都是兄弟單位用,都沒錢,都應該諒解。
可是這種條子來,條子去的到年底結算了那怎麼辦?
好辦,拿條子說話,按照條子上麵寫盈利利潤,然後報紙,廣播。。。。。。民企年盈利,幾百萬。。。。
那時候最開始根本就沒人認為這種條子是一種風險,為什麼呢?
因為收習慣了唄,五六十年代那時候這條子就開始了,因為走的是統購統銷計劃經濟,所以這條子的確可以作為一種憑證,畢竟就弄出去再多的白條,那上麵不也的認不是麼,有兜底怕啥?
話又說回來了,那時候也都是內部計劃經濟,即使一個企業在出格,也鬨不出多大風浪來,經濟規模也特彆小,即使有點窟窿上麵背地裡壓一壓也就過去了。
可到了八九十年代就不同了,養成了條子習慣的這些人,出去吃飯用條子,喝酒用條子,買煙用條子,年底發年貨用條子,舞廳也可以用條子。。。。
不可思議吧?
但這事的確都發生過,那個時代的牛逼狠人,感覺出去不用條子,那都是沒麵子。
牛逼人誰拿現金啊。
但也就是這條子。。。。。三角債的發生,這裡麵就有很多讓大家啼笑皆非的事。
比如罐頭廠,剛剛國家批的外彙,剛剛從德國買的生產線,頭三四年還好好的年年盈利,但突然有一年,直接形成了巨型虧損,直接倒閉。
其原因是什麼呢?
條子那頭崩了,回款回不來,罐頭廠回款回不來馬上就形成了巨額虧損,而市裡麵呢,根本就沒經曆過這種事情,更不知道應該留應對本市企業對抗風險的準備金。
所以一旦出現巨額虧損,首先帶來的就是這個罐頭廠的條子不好用了,原料也進不來,東西他們更賣不出去。
為啥賣不出去呢?
因為那時候誰手裡現金都不多,罐頭廠急缺現金,當然是不能在能讓那些銷售商打白條,不打白條要現金對於那些銷售商來說。
跟他們要現金,他們也不可能準備太多的現金,再說了那時代都打白條,你這家不讓打白條就不在你家進貨了唄。
這就導致了惡性循環,而為了保住自己的企業,罐頭廠就的派出人來,拿著這些白條,天南海北的要賬以保持自己企業能夠度過難關。
談到要賬所有人都知道,東西借出去容易拿回來難,一年兩年,十年八年都是他,這就導致了企業的資金周轉不靈。
周轉不靈呢,那就更逼急了企業,索性就拿著那些白條找到同樣是市裡麵的那幾個大型企業要賬。
為啥呢?那時候大型企業都有錢啊,他們的工人也多,平時效益好,福利弄的也多,當然也就市這罐頭廠幾個最大的客戶了。
針對兄弟企業的要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