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道身影在書房內相對而坐,月光透過窗戶縫隙,灑在其中一人的臉上,顯得是那麼的潔白無瑕。
“今夜的月色,倒是彆有一番風味。”他輕聲開口,聲音聽上去很是熟悉。
“確實不錯。”李曄微微一笑,端起茶杯,輕抿一口,茶香在舌尖蔓延,他閉上眼睛,似乎在享受這一刻的寧靜,“不過,比起月色,我更在意的是今夜的風向。”
“風向?”先前那人輕笑一聲,放下手中的茶杯,聲音中帶著幾分好奇,“李縣令何出此言?”
“風向,往往能決定火勢的蔓延。”李曄的聲音低沉,他的目光透過窗戶,似乎在注視著遠方的某個點,“今夜的風,似乎有些不尋常。”
“哦?”另一人挑了挑眉,似乎對李曄的話極感興趣,“此話怎講?”
李曄不答反問:“先生以為,那位荀縣尉如何?”
“荀縣尉嗎?”那人讚道,“「青石清風」,為官清廉,剛直不阿,是難得的忠良之臣。”
“先生對他的評價倒是很高。”李曄微微一笑,手指輕輕敲打著桌麵,沉吟道,“那以先生之見,若是荀縣尉察覺到方令舟有不臣之心,他會如何做?”
“定然不會坐視不理。”那人說道,“應會想法子調查清楚,揭露方令舟的野心。”
“先生與我所想不謀而合。”李曄點了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光芒,“先生來之前,我已經暗暗告知了他一些事情,想來他該會有所行動吧。”
“那李縣令的意思是?”
“嗬嗬,在這亂世之中,唯有忠臣方能成為火種,點燃民心,照亮前路。”李曄站起身,走到窗前,目光深邃,“既如此,何不借他的手,照亮方令舟的路呢?”
那人微微皺眉:“李縣令的意思是,要借荀羨之手,讓方令舟提前行動?”
“正是。”李曄轉過身,眼中閃過一絲凝重,“方令舟野心勃勃,若不加以遏製,遲早會成為心腹大患。唯有讓他在沒有完全準備好的情況下舉旗造反,我們才不至於這麼被動,日後收拾起來,也輕鬆些。”
那人沉思片刻,緩緩點頭:“李縣令好計策,不過,此事需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畢竟,你能獲得他的信任,也是不易。”
“那是自然,不過他到底是否真的信任我,還有待商榷。”李曄微微一笑,又回到了座位上,“荀羨今日在城門前與方令舟交鋒,想來也已經引起了他的注意,我會密切關注他的一舉一動,必要時候,也會推波助瀾。”
“看來,李縣令已經胸有成竹了。”那人笑道。
李曄端起茶杯,輕輕轉動著杯身:“棋局已經開了十數年,如今已有一方棋子入局,勝負,隻看誰技高一籌了。”
很明顯,李曄口中的棋子,無疑就是方令舟。而方令舟在入局的同時,也在下著自己的這盤棋。
數日之內,北豫之地風雲突變。
獅子嶺的山匪,一旦遇上方令舟的兵馬,便會毫不猶豫的撤退。休整個一兩日,就轉而繼續侵犯其他城池。每每遇見村莊,就如蝗蟲過境,所到之處哀鴻遍野,生靈塗炭,儼然成了人間煉獄。
而方令舟的兵馬,總能及時出現在每一個受害的城池。他以保護百姓為名,派遣兵馬進駐,名義上是協助當地城防軍抵禦山匪,實則是在不知不覺中,將這些城池的控製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軍隊所到之地,城防軍紛紛退讓,方令舟的勢力,如同一張巨大的網,悄然鋪開。
與此同時,邯城皇宮內的氣氛也不甚輕鬆,北豫的局勢如同一團亂麻,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弦。
昭陽宮。
永昌殿金碧輝煌,香氣繚繞。大殿中央,九龍盤旋的玉柱直衝穹頂,龍口銜珠,珠光寶氣,映照著每位朝臣的麵孔。
殿上,皇帝劉閔高坐龍椅,眉頭緊鎖,目光如炬,審視著下方的每一位臣子。而他的案前,擺放著方令舟的奏折,字裡行間透露出的急迫和嚴峻,讓整個大殿的氣氛都變得異常凝重
“諸位愛卿,方令舟的奏折,你們也看過了。”劉閔的聲音在大殿內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說說吧,有何良策?”
門下省左諫議大夫王增懷率先出列,他身材修長,雖已年近五旬,卻還是麵如冠玉,聲音清朗:“陛下,北豫局勢危急,若不及時平定,恐將動搖國本。臣以為,應立即下撥錢糧,增兵北豫,助方將軍早日平定匪患。”
“增援?他方令舟手握重兵,連一群山匪都對付不了,還要朝廷增援?”戶部侍郎宋紹康冷哼一聲,“王大夫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要朝廷出兵出糧,殊不知國庫早已空虛,哪來的錢糧予他?”
“宋侍郎,國庫當真空虛嗎?”淡淡的聲音,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了過去。
宋紹康看了他一眼,眉頭微皺:“盧相此話何意,大殿之上,本官還能扯謊不成?”
這位盧相,名叫盧公亮,年紀六十有三,須發皆白,卻仍是精神矍鑠,官拜中書省中書令,行宰相之職。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