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恪應邀前往環采閣的當天。皇城,乾陽殿。
最近朝堂上,最核心的議題,就是為了應對大江的汛期,而在做著的各種各樣關於人事、物資的調配及準備。依據以往的經驗,再過十來天,大江就將進入主汛期。雖然汛期不等於水災,而且到目前為止,各地報告上來的水文情況普遍向好。然而,隨著夏汛主汛期的來臨,從皇帝到諸臣工,還是不由得繃緊了神經。因為每一年的這幾個月都是最危險最難捱的時候。對朝廷來說,每一次洪水所造成的人命及財產損失,都遠遠地超過其他的災難,有時甚至會引發民亂,動搖國本。大水除了導致人命的損傷,還會衝毀房屋,使百姓成為流民;衝毀莊稼,破壞農業收成,造成糧食短缺,物價飛漲;大水過後,還可能會有瘟疫橫行;總之,一旦發生大的洪災,都將使受災地區,屍橫遍野,民不聊生。朝廷每次都要花費巨大的精力和財力賑災濟民。若能及時有效的搶救民生還好一點。可若是處置稍有不當,沒能讓災民及時得到救助,就極有可能在災區爆發民亂,此等事,曆朝曆代皆屢有發生。老天爺可不管你誰是皇帝,誰當政,在大自然麵前,誰都一樣,不會有什麼優待。
這一日,當一眾大臣按部就班像往年一樣地準備著防汛工作時,皇帝突然將一份報告發到了眾大臣手中。大臣們接過來一看,報告的標題是《大江水情疏》。不過,這奏疏卻不見署名,不知是何原因。
眾大臣紛紛打開來看。奏疏洋洋灑灑二十來頁。前半部分,是開年以來到這個月為止,大江各個江段每個月的水位增長變化,以及與過去五年的平均水位的對比。比較特彆的是,後半部分,為了能更直觀的看出其中的變化,有幾頁是以圖表的方式將數據變化用曲線畫出來的。一開始很多大臣都因為沒見過這種圖表,而看不明白。不過,能站上朝堂的,都不是庸材,研究了一會後,倒也漸得其法,慢慢的看懂了其中的門道。看懂後,卻又想到,這圖表也不知誰繪製的?倒是能夠簡單明了的顯示出大江各個主要江段,時間與水位對照的變化情況;其中還有與過去五年的水位均值相對比的曲線。而隻要看明白了那些曲線圖,就能輕易地發現,與過去五年同期的平均水位相比,今年大江中遊處有幾個地方的水位已經高於過去五年的均值了。這時還不到主汛期了,如果不是看這些圖表,還真發現不了這個情況。一時間,眾大臣翻來覆去地研究著那些圖表,乾陽殿內,除了紙張翻動的聲音外,竟再無其他的聲音。
忽然略顯靜寂的大殿內,一個激動的聲音響起:"敢問陛下,這奏疏中的這……這些圖表是何人繪製的?"
眾大臣側目一看,那出列問話的乃是水部郎中郭守敬。禦座上的皇帝聞言看向他,笑了笑,不答反問道:"郭愛卿以為,這圖表如何?可還實用?"
郭守敬一向為人直率,聞言直接道:"微臣覺得用此圖表,能讓人對水情變化有直觀清晰的了解,即便是普通人沒有水利方麵的知識,也能一目了然的看懂。能想出這種記錄方法的人,實為乾才啊,陛下。不知道究竟是哪位高人,能有此奇思妙想,還請陛下明示。"
皇帝聞言,不住點頭微笑,麵對眾臣工投來的詢問目光,卻依舊沒有回答郭守敬的問題,而是轉而望向禮部侍郎周勃,問道:"周愛卿,你覺得呢?"
周勃見皇帝忽然特地來問他,略感奇怪,事出必有因啊。宦海沉浮多年,腦瓜子不由得快速運轉開來。忽然,他聯想起前日張恪遲遲交不出報告的事情,聯係到今日這沒有署名的奏疏,及這奏疏中非一般人能有的奇思妙想,忽然之間明白了過來。於是,周勃含笑躬身稟告道:"此事,臣不好發表意見,請陛下恕罪。"
其他大臣聞言,都奇怪的看向他,不知道這老周,說這話是啥意思,什麼叫不好發表意見啊?莫名其妙。倒是皇帝盯了他一眼,失笑搖頭,倒是沒有因此訓斥於他。周勃見狀,含笑再施一禮,退回班中。君臣心照不宣之間,透露著彆樣的默契。
皇帝出言道:"此奏疏乃是朕的尚書郎所上的,至於是誰,朕先賣個關子。咱們還是先議議這上麵的內容吧。郭愛卿,你是水部主官,你先說說吧。"
郭守敬聞言,出班奏道:"是,陛下。曆朝曆代對於大江的治理及防患,從來都是重中之重。如今自然也不例外。關於今年以來,大江各段的水文記錄,年後也不斷的由各地方的水部吏員呈上了京城。依慣例,水部會將所有的記錄彙總,按期呈報陛下。隻是那些記錄太多太雜,要完全看懂,費時費力,而要從中及時準確地推導出水情可能的變儀,更是難如登天。但如果用此圖表來表示的話,卻是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其變化來。此圖表看似簡單,但其實是需要通過大量的數據比對和計算才能畫得出來的。臣對此,深表欽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皇帝點點頭,示意郭守敬繼續。郭守敬翻出那些圖表,從中拿出一張來,邊看邊說道:"比如這張寫著‘圖表八’的,根據這張圖所顯示的,今年以來大江中遊沿岸有六個城市的水位如今都已經高於過去五年同期的均值了,而其中最嚴峻的就是宜安城。若臣沒記錯的話,三年前那裡的河段就曾決口過,當地百姓死傷無數。而今年的水位,目前就已經比三年前同期水位還要高了,如此,可見其險,需及早做出防範啊。"
皇帝聞言,忙道:"那就趕緊發公文,不,朕要親自下旨令宜安城加強防備。"看了一圈後,皇帝親自點將道:"周勃愛卿,你來擬旨;汪直,你速去禦書房取朕的大印來,事急從權,其餘人等,不得妄議。"汪直躬身領命後,一撩拂塵,快步而去。幾個小太監們領命後,急忙去搬來一張桌子和一把椅子。周勃也不推辭,就坐在乾陽殿裡擬起了聖旨。皇帝又朝郭守敬道:"郭愛卿你繼續說,其他人也仔細看看,但凡有所發現,立即上報。"
眾臣轟然應諾,紛紛湊在一起對著那些圖表討論開來。不一會兒,汪直取來大印,而此時周勃也已擬好了直下宜安城的聖旨。汪直下來將聖旨捧至皇帝麵前,皇帝看過,沒有什麼問題,便親自用了印。此為皇帝特旨,按理說,這麼頒布聖旨是不符合程序的,然而,此時此刻,並沒有哪個官員敢跳出來挑毛病。畢竟這要是耽擱了救災,誰也擔不起這個責任。
接下來,周勃又在皇帝的授意下,草擬了五份旨意,直發地方。這一日的乾陽殿,皇帝以自己的名義現場擬旨,接連發出了六道特旨,直發地方。這事兒,其實是違反程序的,這樣的旨意若在往常根本發不出去,也沒有什麼效力,甚至可以說它是非法的。但這一次,沒有人對其進行阻撓,因為都知道此事刻不容緩,勢在必行。對許多大臣而言,今日之事,那也是平生僅見的奇觀了。
喜歡小族長的奮鬥鬥(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