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正盛之所以敢如此大膽派出冒牌使節團,那是因為自從日本進入了平安時代,就開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已經很久沒有與中國來往了。
當年本以為天下無敵的倭國不甘寂寞,響應了百濟的求助,於公元663年,倭國與百濟聯合軍隊共計四萬餘人,乘坐1000多艘船隻追至新羅白江口。
當時新羅是大唐的小弟,唐軍與新羅聯合軍隊人數共計一萬多人,船隻隻有170艘左右,與麵對四倍於自己的倭國與百濟聯合軍隊展開了激戰,史稱白江口之戰。
這一戰是中日兩國作為國家實體進行的第一次交戰,倭國被大唐按在地上狠狠地摩擦又摩擦,終於認清了現實,也明白了與唐朝之間的差距。
668年,天智天皇即位。戰爭的慘痛教訓,迫使天智天皇審時度勢的恢複與強盛的大唐帝國的國交。製定了稱之為近江令的法令群,快速的重整了整個國家體製。
到了天武天皇掌權時,其下令製定了飛鳥淨禦原令以及律令法等,將日本快速的導向為律令製國家。
接著在701年時,由於大寶律令的製定,日本將國號從倭國改為日本。
此後日本一直數百年間不斷派使臣(遣唐使等)向唐朝學習,逐漸形成其一整套政治、經濟、文化製度,日本數百年間幾乎就是唐朝的一個“具體而微”的翻版模型。
藤原氏通過攝政關白的政治體係控製了日本朝政之後,一來因為此時的中國已經進入了五代十國的軍閥混戰;二來,經過了一段時間學習的日本也已經有點驕傲自滿了,覺得該學的都已經學到了,沒必要再浪費錢財派遣通使了;三來,藤原氏已經控製日本的朝政,不希望有外部力量進入攪局。
所以在藤原氏控製下的日本在對外關係方麵推行消極保守的政策,中斷了與宋朝的官方交流,但對一些日本僧侶乘商船去訪問宋朝是允許的。宋朝的私人商船也可以單方麵攜帶一些書籍、商品去日本貿易,這種民間貿易和文化宗教活動是這一時期中日文化交流的主流。
不過很快日本就吃到了閉關鎖國的苦果。
寬仁3年公元1019年3月,刀伊人乘50條船約3000餘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對馬,快速攻占了對馬、壹岐兩島,殺死壹岐守藤原理忠,並將島上居民全部殺光。
“刀伊”,朝鮮語係“外藩”意。通說刀伊人是散布在中國東北地方和朝鮮半島東北部女真人的一支,同高麗有貿易往來,自11世紀開始在半島東海岸一帶進行海盜活動。
四月七日,刀伊軍由北九州築前怡土郡絲島登陸。由於措不及防,相鄰的誌摩、早良諸郡郡司地頭們亂作一團,連組織防禦的行動都沒有,紛紛逃離莊園。
刀伊軍每攻下一地,便在掠奪物資之後,將房屋燒毀,之後才大搖大擺地離去。對於俘虜,刀伊軍將其中的老人和兒童就地處死,然後把精壯青年用船運走,充作奴隸。
地方豪族文室忠光趁一支刀伊軍不備,率部反擊,射殺數十人。
第二天,刀伊軍的掠奪方向轉到了那珂郡的能古島。
九日早晨,博多警固所派遣大藏種才領軍迎擊侵入附近的一股刀伊軍。種才率手下十餘人用弓箭將敵軍射退。
十日,由於海上突然起了風浪,刀伊軍和太宰府軍都沒有軍事行動,一日無事。
十一日,天未亮,太宰府就秘密派遣回過神來的早良郡、誌摩郡的守軍前往守備船越津碼頭。
第二日,戰事再開,豪族首領財部弘延單騎至刀伊軍駐地轅門前彎弓搭箭,射殺刀伊軍四十餘人後返回本陣。刀伊軍大恐,軍心渙散,無力再戰,遂自海路敗退,太宰府軍乘勝駕船三十餘艘追擊。刀伊軍逃往肥前鬆浦郡。當地豪族集結鄉裡迎擊,射倒數十人,刀伊軍再次逃到海上。
沿海遊弋數日,見海岸處處戒備森嚴,在船越津碼頭的太宰府軍也嚴陣以待,無奈,逃往外海遠去。至此,持續十餘日的“刀伊入寇”事件結束。
從當時的一些關連文書來看,日本當局是非常的緊張。平安朝廷要求太宰府收集攻擊方的諸如船的構造、裝備、戰法戰術等情報,一改此前對外界不聞不問的態度。
刀伊所用的集團戰法對於當時的日本人來說不但沒有見過,甚至連聽都沒有聽說過。當嘗到了厲害之後才慌忙的收集情報。當時的太宰府給幕府的上解文說“耀刃奔騰,次帶弓矢,前陣二,三十人持鉾或刀,後陣持弓箭者七,八十人相隨,相從如此,一二十隊,登山絕野。”《小右記》記載“四月二十五日,賊(刀伊軍)合戰每人持盾,前陣者持鉾(短刀),次陣持大刀(長刀),再次陣弓箭者,箭長一尺餘許,射力大猛。各人手持盾,最前列鉾隊,最後列弓矢隊,一陣約計二十隊編成。”
刀伊入寇是日本史上第一次正式遭外國勢力入侵。刀伊人的組織性和戰法,使得日本吃了很大的虧,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和混亂,也明白了與外界的差距,尤其是事後通過審訊才知道刀伊隻不過是大遼治下的女真族的一個小部落,3000多刀伊寇中,真正的刀伊勇士隻有五六百人,其餘的都是刀伊人沿途掠奪的高麗俘虜,日本慌了。
日本這麼驚慌是有原因的,公元926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滅渤海國,封為其長子耶律倍領地,改名為東丹國。公元929年,東丹國派遣裴璆率領93人的使團出使日本,日本不但拒絕接待東丹使團,並且勒令他們即日離境。
這件事後日本也沒放在心上,但是現在得知大契丹國居然發展到如此地步,治下的一個女真族的一個小部落就將日本鬨得天翻地覆,萬一想起舊事?
於是日本緊急派出使節團出使大契丹國。
遼聖宗統和元年(983年,北宋太平興國八年),改稱大契丹;遼道宗鹹雍二年(1066年,北宋治平三年),複號大遼。
那個時候正值遼聖宗(971—1031耶律隆緒在位,大契丹的國力正值巔峰狀態,萬國來朝。
喜歡宋吹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宋吹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