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金聽劉赫傑這麼一說,微微一笑說道“你倒是挺坦率,你如何肯定我們就是敵人呢?”
“這個是天命所定,你我改變不了的,以後你就會知道了。”
對於劉赫傑的這種說法,張其金倒是相信,因為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的確都是存在著自己的一個克星的,這個克星就好像是為了專門試煉他而來的。
“好吧!我記住你劉赫傑的名字了,那你現在能告訴我你是什麼人了吧!”張其金說道。
“我是劉伯溫的後人。”劉赫傑毫不隱瞞地說道。
張其金聽劉赫傑說他是劉伯溫的後人,心裡也是為之一驚,他本來可以不相信,但剛才見此人跟他算命的時候,的確使用了奇門遁甲。
劉伯溫可是精通奇門遁甲,他比《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還厲害,具有“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的說法。
不過,後來劉伯溫的成就,據說早就被諸葛亮預測到了。
劉伯溫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麾下的一員謀士及武將。
在朱元璋開國之後,便將劉伯溫這一個開國功臣封為誠意侯。
劉伯溫自幼便十分聰穎,很多知識都是一學便會,並且還都是領悟了其中的真意。
劉伯溫不僅僅是精通政治軍事,文學歌賦,對於奇門遁甲之術也有很高的成就。
劉伯溫經常被人們稱為“諸葛再世”,不僅僅是因為朱元璋三顧茅廬請劉伯溫出山,劉伯溫忠心不二,更是因為劉伯溫與諸葛亮一樣擁有眾多超出常人的才能,精通諸葛亮的奇門遁甲之術。
因此,當時說劉伯溫是“諸葛再世”都不為過。
朱元璋也知道劉伯溫通曉奇門遁甲之術,時常都會詢問一些這方麵的知識,有時還會測試一下劉伯溫。
有一次,劉伯溫進朝麵聖,朱元璋將自己吃過的燒餅用碗蓋上,待到劉伯溫到了朝堂之上,就讓劉伯溫猜,劉伯溫掐指一算便猜對了,朱元璋尤為欽佩。
諸葛亮預言劉伯溫的故事很多,但有一個共同點都提到諸葛亮習得天書,是擺弄山河的奇才,他期待有一個後人能夠傳承他的本領。按照史書來看,沒有一個人能夠繼承下來,就算薑維也沒有這本事,但是諸葛亮曾預言下一個像他一樣的智者就是劉伯溫。
野史上很多記載諸葛亮多次調侃劉伯溫,在很早之前就留有石碑,刻上戲言,等到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劉伯溫肯定會到來,看到自己寫的一切。最明顯的就是劉伯溫要挖諸葛亮的墓這件事,早在千年之前,諸葛亮就預測到了,於是就在墓上刻上劉伯溫不要打開我的墓之類的話語,嚇得劉伯溫再後不敢抱有這類心思,並把諸葛亮以師父來尊稱。
這一係列的趣談還有一個版本,說是劉伯溫已經打開了墳墓,隻有骨盆,骨盆之內沒有骨灰,有的隻是一封發黃的信,上麵寫著“千年之後劉伯溫親啟”,這麼玄乎的事情,劉伯溫怎麼可能敢打開一看,隻好收藏下來,以便日後再看。直到他歸隱山林之後,他經不起自己內心的多次誘惑,打開了信封,信上所寫的隻是我料你隱居才敢看。
這些都帶有一定的傳奇色彩,可能諸葛亮並沒有這麼傳奇和玄乎,世人怎麼就可以預言到後世呢,但是《馬前課》是諸葛亮所寫,所預言之後的未來,還是有一定的準確性,可見他能料到日後有劉伯溫也不一定是無稽之談。
諸葛亮和劉伯溫的預言都被歸入了中國四大預言中,這些都被後世之人一一所考證。
關於劉伯溫的傳奇故事不知為何,劉伯溫和諸葛亮這兩個傳奇人物,兩者相差了一千多年,依舊能夠有所碰撞。
“我是問你的身份,並沒有問你的先祖是誰?”張其金反駁道。
“我說過了,我隻是一個普通人而已。”劉赫傑說道。
“你既然如此不坦然,那我們之間也沒什麼好說的,那我走了。”張其金說著,站起身來就要走了。
張其金覺得此人隱藏太深,知道的又太多,幾乎到處都是秘密,故而張其金也不敢跟他多說,也不願向他多說什麼,生怕自己著了他的道。
“慢,你不必這麼快急著走,你也不想聽聽我為什麼會找到你。”劉赫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