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新上任的官員可不管內閣有多心焦!在他們看,軍械所既然已經劃歸工部了,規矩就應該跟工部一樣!也就是說,該克扣銀子的時候扣克扣銀子,該克扣材料的時候克扣材料!那麼打造出來的軍械數量以及質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不不管怎麼說,征兵必須要從現在開始了!用不上火器,那就用冷兵器吧!反正以前明軍也都是用冷兵器打仗的!先把軍隊擴充起來加以訓練再說吧!
搞定一件事之後,內閣又開始操心第二件事,那就是銀子去哪裡了?當然他們指的並不是丟失的那筆銀子。他們明確的知道,銀子肯定是在劉昊嘉手中,而且拿不回來了!所以他們想知道的是,往年如此高的稅收都去哪裡去了?
葉向高和幾個閣老研究到這一步的時候就研究不下去了。這銀子去哪裡了他們豈能不知道?都被官員和士紳們吞了,而且他們還在其中占了一份!要不然家鄉那麼多的田產,京師的豪宅從哪兒來的?
想到這裡,幾位閣老齊齊在心中歎了一口氣!無他,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而已!所以幾個人議來議去,隻商議出一個答案來。那就是在不影響同僚,不激怒士紳的情況下,儘可能的多收一些稅!這等於是沒說!
就在內閣商議的時候,劉昊嘉也在開會。不過他的會議就沒那麼艱難了。參謀部的人一項一項的拿出數據往外拋,所有人逐條的進行分析。最後得出一個結論。暫時不宜同大明開戰!
於是劉昊嘉大手一揮說道:“按備用計劃執行,大軍轉向倭國!以對馬島為基地進行作戰!”
話音剛落,下麵的軍官立刻大聲歡呼起來!他們盼望著作戰已經太久了,整日裡在熱帶叢林裡麵監督奴隸部隊和土著相互撕咬,實在是沒什麼意思!
不過海運的力量終究不足,最先派往倭國的隻有八千人。而最後核定在倭國登陸作戰的也不過是四萬人。剩下的軍隊依然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繼續回到叢林當中去清剿土著。另一部分作為教官進行擴軍。這段時間從大陸運回來的人口很多,剛好可以在這個時候從容擴軍。
定下來方針之後,剩下的就是執行了。劉昊嘉反而空閒下來。於是他開始集中起全部的注意力關注大明的情況。有時候還偶爾喬裝打扮親自去走一走,看一看。
大明今年的情況一點兒都不樂觀!從年初收秋稅的時候就體現了出來,那就是收上來的稅非常少!當然照比原本曆史上肯定是要多一些,可是在這一條曆史線上,經過劉昊嘉的改造之後,大明的稅收變多了,對應的開銷也大了很多,所以依舊是入不敷出。
而最可怕的並不是這一點,而是官員和士紳們的貪婪!他們似乎是預感大明朝即將結束一樣,徹底撕下了溫情脈脈的麵紗,開始不擇手段的奪取利益!
士紳們拚命的兼並土地,壓榨佃戶。然後用壓榨來的錢養護院打手,希望在在亂世中自保有能力的。有想法的大家族開始大批的培養家丁,甚至是資助控製當地的盜匪,以求在亂世來臨的時候能夠更進一步!至於官員們也是同樣如此,抓緊每一次機會攫取錢財,似乎是末日就在明天一樣!
而作為大明的官僚階層,恰恰是最清醒的一批人。有無數自覺不夠聰明的人在盯著他們,跟著他們走!於是他們的所作所為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讓天下稍微有些權利的人都開始想辦法斂財!比如那些胥吏和差役,他們變本加厲的敲詐一切能夠得到的人弄一些錢財。然後像鬆鼠一樣藏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而人數最多的普通百姓卻沒有這些人的敏感。他們每日依舊是過著天明即起,天黑才能回家的生活,周而複始,不見儘頭!至於那些流民們依舊掙紮在死亡線上,每日隻想求得一線生機!
在這種情況下,大明帝國內部自然不會太平。不少人落草為寇,為禍鄉鄰,讓世道變得更加不太平起來!而無數的流民一直在加強他們的實力。
而每逢亂世自然是龍蛇並起。更有一些人覺得亂世將至,想要乘勢而起!於是在山東河北交界的地方爆發了大規模的聞香教起事!他們攻陷了十幾座縣城,號稱要成立地上佛國,並打出旗號為“安”!
麵對這種情況,大明是自然是全力鎮壓。可是這次進攻就不是特彆順利了!完全不像去年圍剿“四大天王”那樣輕鬆寫意!雙方在圍剿初期居然打了個有來有回,官軍都吃了不少虧!
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這大安以宗教立國,有了宗教的麻醉和鼓舞,底層的士兵認為自己死了就能回到佛國裡麵去永享安樂,作戰的時候自然是勇猛無比!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劉昊嘉的鍋。因為他裁撤了大量的衛所士兵。這些人早就習慣了拿刀槍,肯定不習慣再做一個土裡刨食的老百姓。所以在去年“四大天王”起事的時候,就已經有不少前衛所士兵參與其中。
隻不過那“四大天王”皆是人間草莽,根本不懂用人,隻把這些衛所士兵當做流民來用,完全沒起到作用!而大安就不一樣了,能想出用宗教糊弄人的肯定不是笨蛋。
所以大安的高層很快就發現了這些前衛所士兵的作用,迅速的把他們提拔起來,進行以老帶新的作戰。這樣這些前衛所士兵就起到了定海神針的作用。不僅穩住了軍心,還能帶出一批人來。讓軍隊的作戰能力越來越強!所以全力以赴的大安軍和輕敵的官軍碰到一起,打個五五開自然是可以理解的。
要知道在大明還有不少蠢蠢欲動的人,他們在看到“四大天王”下場的時候原本還老實了許多。可是當他們看到大安軍居然能跟朝廷的官軍殺得難分難解時,他們的心思就又上來了!
喜歡大明錦衣請大家收藏:大明錦衣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