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代女皇之坎坷稱帝(中)_大唐氣象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曆史軍事 > 大唐氣象 > 第34章 一代女皇之坎坷稱帝(中)

第34章 一代女皇之坎坷稱帝(中)(1 / 2)

【04】徐敬業打響反武第一槍

武則天當政,她侄子武承嗣、武三思等人手握大權,如日中天。大唐李氏宗親深感自危又怨恨不忿,隻是迫於武氏勢力不敢妄為。

暗潮湧動下,一位因功受賜李姓的功臣之後搶先站出來,掀起了反武浪潮。他就是大唐軍神李世積之子、曾任眉州刺史的李敬業(以下稱徐敬業)。

李世積原本姓徐,唐高祖李淵賜他李姓,太宗時名列“淩煙閣二十四功臣”,堪稱戰功煊赫。死後,兒子徐敬業襲承了英國公爵位。

光宅元年(684年)九月,徐敬業與弟弟徐敬猷受人牽連坐罪貶官,在揚州遇到了同樣遭到降職處理的給事中唐之奇、長安主薄駱賓王、詹事杜求仁、禦史魏思溫等人。

這些高乾子弟、失意官員和落魄文人聚到一處,先是瘋狂發泄對時局的不滿,接著便開始琢磨著改變現狀。可是眼下承平已久,起兵叛亂沒有由頭哪行?於是,他們想到了被貶為廬陵王的中宗李顯,為起兵造反找到了一個正大光明的理由,匡扶中宗李顯!

魏思溫在這些人裡足智多謀,負責製定具體計劃。

他先讓監察禦史薛仲璋申請出使江都(今揚州江都區),又派人找到薛仲璋,偽稱“揚州長史陳敬之謀反”,薛仲璋隨即以此為由收押了陳敬之,代管揚州事務。

幾天後,徐敬業乘驛車抵達江都求見,說自己是揚州司馬所屬官員,剛接到朝廷出兵討伐高州酋長馮子獻作亂的密旨,令火速征募軍隊前往。

薛仲璋以欽差大臣身份下達命令,讓士曹參軍李宗臣大開府庫,放出囚犯並發給盔甲、武器,把陳敬之斬於監所。錄事參軍孫處行查覺有詐拒不從命,被斬首示眾。揚州都督府所屬官員見識了孫處行的下場,不敢再行反抗,乖乖聽命行事。

因徐敬業家世顯赫,被推舉為匡複府上將,兼任揚州大都督。

唐之奇、杜求仁擔任左、右長史;李宗臣、薛仲璋擔任左、右司馬;魏思溫任軍師;駱賓王為記室,掌管各類文書。不過十天左右,就集結起了十餘萬兵力。

有了領導班子,有了武裝力量,詩人駱賓王大筆一揮,寫下那篇著名的《討武曌檄》,布告天下

“臨朝聽政的偽後武氏,人非善良,出身寒微。當年曾為太宗嬪妃,以替太宗更衣之機私通先帝李治。她暗中隱瞞事實,奪占後宮恩寵,搶走皇後寶位,陷先帝於亂倫;她殺掉姐姐屠戮兄長,毒死皇後害死太子,惡劣行徑為人神所共憤、天地所不容;她包藏禍心,覬覦皇位,幽禁先帝之子,重用自家宗族。先帝墳頭之土未乾,幼小國君身在何處!試看今日大唐,竟是誰家天下!”

這篇文采斐然的檄文傳到武則天那裡,當得知是駱賓王所為,她不怒反笑的對眾宰相說“這麼好的人才,你們卻讓他流落江湖為逆臣所用,實在是天大過錯!”

為儘快撲滅叛亂,朝廷委派宗室將領、左鈐衛大將軍李孝逸掛帥,在李知十、馬敬臣輔佐下,發兵三十萬討伐徐敬業。

魏思溫勸徐敬業“我們既以匡複唐室為名,就應親率大軍堂皇向前直指洛陽。讓世人都知道我們誌在勤王,天下一定雲集響應。”

薛仲璋另有想法,認為“金陵有王氣,且有大江阻隔。不如先攻取常、潤二州,以此作為爭霸天下的根基,再向北奪控中原。如此進退都可無憂,方為上策!”

魏思溫反駁他“山東豪傑因武氏專權而憤怒惋惜,聽到我們起兵,無不翹首企盼。現在不順應大勢建功立業,反而龜縮起來築造巢穴,讓遠近豪傑聽到怎會不一哄而散。”

徐敬業采納了薛仲璋意見,讓唐之奇駐防江都,自己渡江攻打潤州。

魏思溫對著杜求仁感歎“兵聚則強,兵分則弱。敬業不集中兵力渡過淮河,收服山東奪取洛陽,恐怕失敗就在眼前!”

潤州刺史李思文是徐敬業的叔父,知道了徐敬業計劃,忙派人向朝廷告急並率軍迎戰,但很快兵敗被俘。徐敬業勸他投降,遭李思文拒絕。曲阿令尹元貞前來增援,也被徐敬業所敗,力戰而死。

此時,唐軍主力已在李孝逸統率下逼進揚州。

徐敬業忙從潤州回軍,屯駐高郵下阿溪(今江蘇揚州高郵西南石梁河),派徐敬猷駐防淮陰,將領韋超、尉遲昭扼守都梁山(江蘇淮安盱眙縣南)。

李孝逸進至臨淮(江蘇宿遷市泗洪縣),因偏將雷仁智作戰失利停軍不前。侍禦史魏元忠勸他“天下承平已久,聽聞有人叛亂,都在關注何時剪滅。如今大軍滯留,遠近都很失望。萬一朝廷下令換帥接替將軍,您該如何推脫逗留不前的罪責!”

李孝逸立即揮師向前,副帥馬敬臣在都梁山擊斬尉遲昭,韋超仍盤踞都梁山與唐軍對峙。

十一月初四,朝廷嫌李孝逸進展遲緩,任命左鷹揚大將軍黑齒常之為江南道行軍大總管,討伐徐敬業。

這道詔令意圖明顯,一方麵黑齒常之是百戰名將,由他出馬剿滅徐敬業不在話下;另一方麵也再給李孝逸壓力,帶著三十萬正規軍打了兩個多月不見成效,朝廷顏麵何存!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聽到黑齒常之要來,李孝逸有些急了,召集將商議。眾人大多認為韋超據險固守,將士無從施展勇猛,騎兵無法發揮優勢,且窮寇死戰,硬攻傷亡太大,不如分兵圍住都梁山,然後直趨江都,攻滅他們老巢。

支度使薛克揚說“叛軍雖占據險要,但人數不多。我們如分兵包圍,留多了分散前方兵力,留少了又會成為後患。應先集中力量打下都梁山,一旦攻陷,淮陰、高郵之敵自會瓦解冰消。”

魏元忠提議先打淮陰徐敬猷,眾人都說“那還不如先攻徐敬業,徐敬業敗了,徐敬猷不戰而擒。如果先打徐敬猷,徐敬業從下阿溪迎擊,我們可就腹背受敵了。”

魏元忠說“不會這樣!敵軍精銳集中在下阿溪,與之決戰,有利於彼、不利於我。萬一失利,戰場頹勢很難挽回。徐敬猷是個賭徒,對打仗一竅不通,且兵力較少人心不齊,大軍一到即可拿下,徐敬業想救也來不及。而後乘勝席卷,就算他們有韓信、白起的勇悍,也無法阻我兵鋒。如今放著易取之敵不打,偏要與強敵硬碰,不是好計策。”

眾人見他分析的通透,便都不再言語,李孝逸當即定下決心。先打韋超,韋超趁夜遁走;再攻徐敬猷,徐敬猷棄城而逃。

十一月十三日,唐軍進擊下阿溪,徐敬業沿溪固守。

唐將蘇孝祥、成三朗率五千人乘舟發起攻擊,被徐敬業打敗,唐軍死傷過半,蘇孝祥戰死,成三朗被擒。

唐之奇把成三朗拖到陣前準備斬首,行刑前欺騙大家“這是李孝逸。”成三朗掙紮著放聲大呼“我是成三朗,不是李將軍。大軍已到,你們敗亡在即。我死了,妻子享受榮耀;你們死了,全家蒙受恥辱。趕緊束手就擒!”

各路唐軍相繼趕來,數次作戰均遭敗績。李孝逸準備撤軍,魏元忠勸他“眼下是順風,草木又已乾枯,有利於火功。”再三請求李孝逸放手與敵軍一戰。

徐敬業其實早成了強弩之末,士卒久戰之下疲憊不堪,都在猶豫觀望,陣型日漸鬆散。

李孝逸雖然優柔,但能從諫入流,尤其肯聽魏元忠的話。他按魏元忠計謀,集中兵力猛攻叛軍並順風縱火,徐敬業大敗,所部士卒被唐軍斬首七千級,掉入水中溺亡的不計其數。

徐敬業等人逃入江都,攜妻子奔赴潤州(江蘇鎮江),準備乘船沿江入海逃往高句麗(今朝鮮半島)。李孝逸進駐江都,分派將領追擊。

十一月十八日,徐敬業行至海陵(江蘇泰州),舟船遭遇大風無法前行。將領王那相叛變,殺掉徐敬業、徐敬猷、駱賓王,割掉他們的首級歸降。餘黨唐之奇、魏思溫等人也均被抓獲斬殺,為期三個月的變亂遂告平複。

徐敬業叛亂,他的家族也受到牽連。軍神李世積被追奪官爵剝奪李姓,連棺材都被挖出拋棄荒野。可憐他一生謹慎,死後卻被不肖子孫所累,怎不令人扼腕歎惜!

名將程務挺因與唐之奇、杜求仁關係親近,坐罪斬於軍中。被他打的找不到北的突厥人聽到消息,竟然宴飲狂歡,還專門為程務挺建立祠堂,每次出兵進犯都要向他禱告祈福。

後人在評論此事時說“徐敬業如能用魏思溫計策,以匡複李唐為己任,揮師直指河洛,即便兵敗身死,也不枉忠義一場。而他卻貪求金陵王氣,自己想做皇帝,成為真正的叛逆,又怎能不敗!”

【05】血洗李唐宗室

隨著掌權日久,武則天漸漸有了稱帝的心。當然她也有所顧慮,畢竟史上從未有過女人稱帝的先例,且李唐宗室經過近百年的繁衍生息,早已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龐大勢力,他們怎會甘心讓政權旁落外姓手中。

武承嗣了解姑姑想法,也在暗中琢磨,如何把姑姑堂而皇之的推上帝位。

垂拱四年(688年)五月,武承嗣暗中讓人在一塊白石上刻下“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字,經過技術處理深埋土中。然後讓親信唐同泰挖出,帶著奏表一並呈獻太後,詐稱從洛水中無意所獲。

太後大喜過望,將這塊石頭命名“寶圖”,提拔唐同泰為遊擊將軍。十一日,下詔親臨洛水祭拜,接受“寶圖”。在神都南郊組織祭天儀式,感謝上蒼賜下祥石,詔令全國各州都督、刺史及宗室、外戚於祭拜洛水前十天內齊聚神都。十八日,太後加封“聖母神皇”尊號。

七月初一,武則天又將“寶圖”改稱“天授神圖”,把洛水改稱“永昌洛水”,嚴禁人們在河中捕撈垂釣。

聖母神皇,顧名思義,離皇帝已經不遠了。她是在用這種方法試探,找出並除掉持有疑義的人。等到無人再敢反對,稱帝也就順理成章了。

眼見形勢日益緊張,大唐宗室坐不住了。

李氏先祖出自隴西,身兼漢、鮮卑兩大民族基因,兼具文韜武略的優秀人才燦若繁星,如李道宗、李孝恭、李神通、李道玄等,都堪稱一代名將。



最新小说: 老爸讓我從十個女神中選一個結婚 偷星九月天裡的超能力者 仙人有缺 一覺醒來,係統給我每周兩千萬 神尊大佬的天命道侶是廢材 喲,玩得挺花啊!她能掌生死輪回 地府絕境:阿璃墨淵的破厄傳奇 紅色莫斯科 策馬大明 降臨邊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