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寵遇刺,這對劉備來說算是好事麼?
某種意義上來說不是,因為秦瑱之前給劉備分析過,劉寵遇刺,必然引起一係列的連鎖反應。
袁術會動,曹操一樣會動,沒有劉寵這個陳王之後,陳國作為兵家必爭之地,瞬間就會成為曹袁和他們的戰場。
可現在,秦瑱卻言之是好事。
如此前後矛盾,自然引起老劉的不解道:
“軍師此言何意也?先前軍師有言,陳王有若我軍屏障。”
“如今陳王遇刺,屏障頓失,何以言好?”
見得劉備不解,秦瑱便對劉備道:
“在下所言好事,非是陳王遇刺,而是鄭師前來!”
“須知鄭氏乃當世大儒,自盧師、蔡師、荀師等人去後,天下群儒便以鄭師為尊。”
“如今鄭師牽扯此案,正是我軍拉攏鄭師之時。”
“若能將鄭師拉入我軍麾下,便不為官,隻是坐堂授課,亦可坐收天下士子來投。”
“若得鄭師,我軍日後便再不缺才,豈不言好?”
就和袁紹、曹操一般,秦瑱聽到鄭玄消息的第一反應,是把鄭玄拉過來助威!
因為相對來說,奪不奪陳國,隻是戰略要地多一塊少一塊的問題,而鄭玄卻是關乎大勢之人。
彆的不說,鄭玄光是弟子恐怕就有上萬人之多!
其中常年追隨者四百餘人,優秀之人更有數十個之多。
劉備要是能把鄭玄拉過來,光是鄭玄的弟子,就能把中下層官吏的位置給填滿。
這對於缺少人才的他們來說,可太重要了!
而且更關鍵的是,在聽了孔明建議之後,他準備籌建一所新學書院。
縱觀天下大儒,唯有鄭玄精通古今經學,於百家之學無所不通,崇尚古時經義,遠非腐儒可比。
如果能拉來這種大儒入駐新學書院,那以後推行百家之學,自然便可順理成章了!
隻可惜之前憑劉備的名望和勢力壓根請不來這一位大佬。
故而他並沒有把目光放在鄭玄之上。
隻不過他沒想到,隨著蝴蝶效應的演變,會把鄭玄和劉寵遇刺案牽扯在一起。
這對他們來說,就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劉備聽著秦瑱之言,自然便反應過來了這個事情的關鍵不是劉寵,而是鄭玄,當下便是眼睛一亮。
他以往在北海之時,就時常拜會鄭玄,也算半個弟子,自然知道能把鄭玄請來意味著什麼!
可想到此處,他又是一陣搖頭道:
“軍師言雖有理,然則鄭師此番往許,乃尊天子之詔拜為九卿。”
“便我等有意,也難將鄭師留下!”
他自然想把鄭玄留下來,可人家鄭大師這次是入朝為官的。
官至九卿,論職位和他老劉差不多。
他就算是想留,恐怕也留不住鄭玄!
可秦瑱見狀,卻是微微一笑道:
“吾觀鄭師已然年邁,雖奉詔而來,卻未必有意為官!”
“來此之意,乃尊天子,待拜天子之後,多半辭病而歸,此則我軍之機也!”
“再者,便留不下鄭師,其弟子眾多,似我軍孫公佑、劉威碩皆鄭師之徒。”
“於情於理,該當往見,及至拜過鄭師,再言麾下無吏治民,若能招些人才,也是好事!”
他之所以敢勸劉備留下鄭玄,就是因為知道曆史上鄭玄前往朝廷,其實是為了維護漢庭的威嚴。
在抵達許昌之後,他就辭官而歸。
現在雖然曆史發生變化,但個人觀念卻未必變化。
鄭玄這次抵達許昌,多半還會辭官,這就是拉攏鄭玄的機會。
先去拉攏一次,等鄭玄回來便再拉攏一次。
若能說動鄭玄,那就皆大歡喜,若說不動鄭玄,就算拉幾個弟子入夥也是好的。
這可是穩賺不賠的生意,怎麼可能放機會就此溜走!
在他一番言語之下,劉備一時暗自點了點頭,心道這個買賣做得,隨之又問道:
“鄭師之事固然為重,然則如今劉寵遇刺,袁術必進,當先除袁術為要!”
“不知軍師以為,我軍現在該如何動作?”
在他看來,眼下鄭玄固然重要,陳國的局勢卻也重要。
雖然劉曄封鎖了消息,但陳國距離許昌更近,指不定老曹已經收到消息了。
因而他們必須儘快想出全局的策略!
秦瑱一聽這話,便即笑道:
“眼下之局對我軍亦是頗為有利!”
“因子揚已經在陳國控住了局勢,吾觀他信中所言,此次雖是陳王遇刺,然則國相駱俊、世子劉銜卻還尚存!”
“有世子在,隻要我軍能趁機擊敗袁術便可穩住大局!”
“而袁術此番刺殺劉寵,多半是已然窮途末路,狗急跳牆。”
“我軍之前已經讓關將軍分兵,陳到北上。”
“此時固始有文稷率兵七千,鄲縣有叔至萬餘兵馬,尚有元直駐守相縣。”
“論兵力上,我軍已占據優勢,隻需自壽春出兵數千,同時聯絡陳縣防備,便可關門打狗!”
“故依在下之見,我軍不妨以關將軍自新蔡向北虛妄一槍,吸引曹操注意。”
“同時調令元直防備程昱,讓陳叔至進攻思善,吾料子揚必然會返軍陳縣攔住袁術進路。”
“我等隻管自壽春出兵,經水路而進奇襲宋國。”
“如此行事,則袁術四麵皆敵,不日必敗。”
“待敗袁術之後,主公可借除賊之名,入駐陳國,若陳王得生,便以駐兵之名助其穩住大勢。”
“若陳王不幸已薨,便上表朝廷,立世子劉銜為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