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共酌金花酒,故友重逢憶悠悠。
長安,醉仙樓。
二樓,一處對窗的雅座,仿佛是時光的停泊點,又如同一個獨立於喧囂世界的小宇宙。
窗外的車水馬龍與喧囂熙攘,與酒樓內溫馨而寧靜的氣氛,交織成一幅迥然不同的畫卷。
一瓶精致的酒壺擺放在酒桌上,還未暢飲,流露出來的酒香,似乎就讓人未飲先醉。
“這便是長安鼎鼎大名的仙人醉嗎?”
坐在靠窗的雅座上,一個中年男人,手裡拿著一盞白瓷酒杯,看著杯子裡清澈如水的酒液。
朝著對麵一個年紀二十來歲,同樣氣質不凡的青年男子,輕聲問道。
“不錯,這就是仙人醉,長安城中不可多得的珍品。不過很烈,據說,就算是仙人,一連喝了三大碗,也會醉倒。”青年男子回答道,他的眼神中閃爍著難得的推崇。”
“真的有那麼神奇嗎?”中年男子疑惑地問道。
“若是不信的話,師父您老人家大可以自己試試看。不過,請一定要量力而行,莫要貪杯哦。”青年男子笑意盈盈的提醒道。
中年男子聽後嘴角抽動了一下,算是笑過了。
“我倒要看看,這仙人醉究竟有何神奇之處。”
說罷,他端起酒杯,輕輕抿了一口。
那酒液入喉即化,帶著一種獨特的甘甜和醇厚,仿佛能夠滲透到他的五臟六腑之中。
他不禁微微閉上了眼睛,感受著那酒液帶來的美妙感覺。
“嗬”一聲享受的歎息從他的嘴角溢出。
“這仙人醉果然名不虛傳,好酒,配得上這個名字。”
他低聲道,臉上露出了滿足的微笑。
看到師父滿足的神情,青年人心中不禁感歎這仙人醉的神奇。
師父一直是一個喜怒不形於色的人,總是顯得那麼的沉穩和冷靜,仿佛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打動他的內心。
可今天在喝了一杯酒之後,卻難得的情緒外露。
這讓青年有些意外的同時,又難免有些擔心。
“師父,你真的準備回蜀中了嗎?”
師父沉默了片刻,沒有直接回答青年人的話。
他端起一杯酒,站起身來,望向外麵街道上人來人往,熱鬨非凡的景象,目光中流露出一絲深邃。
“某受竇公所邀,來長安已有一年時間,也是到了該離去的時候了。”
“師父,你一身才華,也有一腔為國之心,不也想為國家、為百姓做出一番事業嗎?您乾嘛拒絕陛下的封賞,你若是應承了下來”
“若是應承下來,如何?”不等青年說完,他師父便反問道。
“我……我……”青年人一時語塞,他不知道如何回答師父的問題。
他師父淡淡地看了他一眼,繼續說道“汝在信中與某說,傅仁均編寫的《成寅元曆》多次測報日月食出現誤差,對此,汝提出了十八條意見,某問汝,被陛下采納了幾條?”
突然聽到這句話,青年人心中一驚。他從未向師父提及此事,師父怎麼會知道?
難道師父的六壬神術又有精進?
想到這裡,青年人好奇地問道。“師父,您是如何得知的?”
“天下之事,無所不知。”師父淡然的說道,“繼續回答我的問題。”
青年人深吸一口氣,緩了一會,這才慢慢答道“被采納了七條。”
“那爾可知為何剩下的十一條沒有被采納?”師父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嚴肅。
“因為那些官員們的曆法明明都是錯的,卻仗著自己的權力和地位,不敢承認,更不願修正。”青年人憤憤不平地說道。
“對,但也不全對。”師父搖了搖頭,“因為在陛下的眼中,汝與某這樣懂得風水術士的人,都是一些小道。所以汝的十八條意見,雖然精確,在陛下的眼中於治國而言,可有可無,無傷大雅。”
“這……”青年人一時語塞,他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看到青年的樣子,中年男人語重心長的說道。
“淳風,爾要知道,才華和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運用這些才華和知識。這世上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的,中間還有很深的灰色地帶。
“吾等掌握的技藝或許在某些人眼中隻是小道,但很多時候,這些小道卻是治國安邦的關鍵。就像汝提出的十八條建議,雖然看似細微,但每一項都關乎民生大計。而這些,是那些身處高位的人所忽視的。”
原來,在這雅座之人,正是前不久硬剛《成寅元曆》,被李世民授予將仕郎官職的李淳風。
而他對麵正是與他亦師亦友的大唐“一代妖人”袁天罡,罡子。
若是李恪也在這裡,也會一眼認出,這個中年人,正是他在長安,著急進宮時,拉著他算命的窮道士,為此還損失了三枚銀葉子。
嘴上說著李淳風,但似乎這也是袁天罡的自嘲。
說完這番話後,他的神情也頹然了不少。
“也不說汝了,某號稱算儘天下。但是這次來到長安,也才領悟,真正的貢獻,不是僅僅靠才華和知識就能實現的,還要有施展才華的渠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說到這裡的時候,袁天罡似乎是說話說的太久,覺得有些口渴的他,將手中的酒一飲而儘,繼續道。
“汝也精通推演之道,想必也明白這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其規律和因果。然而,站在長安,才明白施展才華並非易事,在朝堂之上,資曆,人脈,資源,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如今大唐如日中天,名臣將相才濟濟,四海升平。他們有的精通兵法,能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有的則擅長治理國家,能製定出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政策。”
“我們會的,他們都會,在先入為主的前提下,汝與吾,就隻能是每日向朝廷報告日月、星辰、風雲、氣候、祥異的觀測結果的術士。留下來隻能修修補補、忍受問題百出的舊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