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穆王九年(甲辰,公元前617年)夏,楚穆王鎮壓了企圖謀殺自己的楚大夫鬥宜申子西與仲歸子家後,統治更加穩定。
同年冬天,又會同陳、鄭、蔡等國國君駐軍於厥貉今河南項城境,策劃攻打宋國。宋昭公被迫請求歸服,並親自引導楚穆王狩獵於孟諸今河南商丘東北,宋、鄭、陳等中原國家轉而附楚。麇今湖北西北部君本從楚伐宋,中途卻逃歸。
楚穆王十年(乙巳,公元前616年),楚穆王即興兵伐麇,敗麇軍於防渚今湖北房縣,兵鋒直抵錫穴麇都,今陝西白河東南。
厥貉之會和“田孟諸”,是楚國城濮敗北後霸業複盛的表現,說明楚國仍是左右中原局勢的主要強國。
楚穆王十一年(丙午,公元前615年),群舒偃姓,包括舒鳩、舒蓼、舒庸、舒鮑等部叛楚,令尹成嘉子孔率軍鎮壓,執舒君,進而攻打巢國,楚國勢力進一步向江淮地區發展。
楚穆王十二年(丁未,公元前614年),在位12年的楚穆王死,死後葬在楚郢之西。
其兒子楚熊侶即位,是為楚莊王。
楚穆王在位時期,先後滅亡江國(今河南息縣西南)、六國(今安徽六安北)、蓼國(今河南固始東北);遷建新都上郢(今湖北宜城東南);攻打鄭國,迫使鄭國與楚國請和;攻打陳國,攻占陳國壺丘(今河南新蔡東南);遣使訪問魯國,建立友好關係;平定鬥宜西、仲歸叛亂;俘虜舒國國君、宗國國君,攻打巢國,使楚國勢力擴展至江淮地區(今安徽中、西部)。0
曆史上對他的評價是子上且商臣蜂目而豺聲,忍人也。[2]
司馬貞《史記索隱》子圉篡嫡,商臣殺父。天禍未悔,憑奸自怙。
楚莊王(出生年不詳~公無前591年),又稱荊莊王,熊氏,名旅(一作呂,侶),春秋時楚國最有作為的國君,中原五霸之一。郢都(江陵紀南城)人,楚穆王之子,公元前614年繼位。
楚莊王,羋姓,在位期間,勵精圖治,獎掖人才,修明內政賞罰分明,得致百姓安居樂業,國力日益強盛為爭霸中原,曾陳兵洛邑,問鼎周疆。與北方霸主晉國會戰於邲,大(今河南鄭州北)勝全勝,促成魯、鄭、陳、宋等中原國家先後歸附,由此遂稱霸中原。
楚穆王十二年,楚穆王去世,嫡長子熊侶即位,是為楚莊王。楚莊王在令尹子孔監督與輔佐下,為先君楚穆王發喪。當時楚國內部正處於一種不安定的狀態之中,這不單是因楚穆王去世而引起的。
早在公元前615年,楚國就因令尹成大心之死而發生動蕩,楚穆王任命成大心的弟弟成嘉(字子孔)繼任令尹,屈從於若敖氏家族的屬國舒國及其附庸宗、巢等國背叛楚國,於是成嘉率軍討伐舒國,俘虜舒、宗兩國國君,並且包圍巢國。
公元前613年,成嘉、潘崇決心徹底消滅叛亂勢力,率軍再次出征,而派公子燮與鬥克(字子儀)鎮守國都。鬥克曾為秦軍所俘。後肴之戰中秦軍慘敗給於晉,急於聯楚抗晉,才將鬥克等人釋放回國。鬥克回國後一直鬱鬱不得誌,而公子燮欲替成大心為令尹卻敗給成嘉,二人臭味相投,很快就有謀反之心。
公元前613年秋天,公子燮、鬥克趁令尹子孔出兵征戰,宣布郢都戒嚴,又使人行刺成嘉,陰謀失敗。成嘉和潘崇迅速回師圍攻郢都。八月,公子燮和鬥克人挾持楚莊王從郢都突圍,準備外逃,挾持莊王,另立政府。途經廬地的時候,二人被廬大夫戢梁誘殺,楚莊王才得以獲救,重返郢都。
楚莊王經平定內亂與滅庸後,統治已趨穩定,遂萌北上圖霸之誌。中原諸侯仍以晉實力最強,它西抑秦東製齊,秦、齊雖強卻仍非晉之對手。時晉靈公也已親政,然大權卻依舊把持於趙盾(趙宣子)手中。
靈公漸長,對內殘害臣民,對外受賂無信,故國內統治既不穩定,國外威信也日益下降,更與權臣趙盾矛盾異常突出,勢同水火。這就為楚莊王北上了有利時機。
公元前610年,晉會衛、陳等諸侯於扈,以鄭有二心於楚,拒絕鄭穆公與會,經鄭子家書告趙盾,申辯鄭居大國之間不得不從強令的苦衷,晉才允於請和。從中亦可知楚已複強,鄭不得不考慮與楚改變關係。
公元前608年,鄭即以晉無信,伐齊、伐宋,皆因受齊、宋賂,半途而廢,於是叛晉而“受盟於楚”。附晉之鄭,主動與楚結盟。隨著楚國的穩定與實力的增強,一些中原國家,開始看風使舵,認真選擇自己的出路了。
恰在這時,陳共公卒,楚莊王不派人前往吊唁,陳靈公一氣之下,與晉結盟。楚莊王見時機已到,立即親領大軍攻陳,接著又攻宋。晉趙盾率軍會宋、陳、衛、曹諸國軍隊於棐林,攻鄭以救陳、宋。
同年冬,晉為擺脫被動局麵,從趙穿計,攻打秦之與國崇,想迫使秦來救,然後便於向秦求成,不料秦國並不理會。晉又攻鄭,以報北林之役。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
公元前607年春,鄭受楚命攻宋,以打擊晉國。鄭、宋戰於大棘,宋軍大敗,鄭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華元逃歸,為宋築城。秦為報複晉侵崇之役,出兵攻晉,圍焦。
秦、晉關係一度緊張。同年夏,晉趙盾解焦圍,接著聯合衛、陳攻鄭,以報大棘之役。楚莊王立即命子越椒領兵救鄭,趙盾以鬥椒屬若敖氏“殆將斃矣,姑益其疾”為由,悄然退去。
鄭攻宋、秦攻晉,以及趙盾不敢與鬥椒正麵交鋒,雖有晉靈公不君之故,也側麵說明其時楚國實力日益上升,連一生不服軟的趙盾都不敢接戰。
正當晉國外爭不利時,國內又因晉靈公暴虐,這年為趙穿所殺,趙盾等立公子黑臀為晉侯,是為晉成公。
晉成公初立,即於公元前606年,就率軍攻打鄭國,抵達郔(今河南鄭州北),鄭被迫與晉和,訂立了盟約。同年春,楚莊王親領大軍北上,攻打陸渾之戎(散居黃河南、熊耳山北之陰地,又稱陰地戎),至於洛水,直抵周天子都城洛邑附近,在周王室邊境陳兵示威,“觀兵於周疆”。
周定王惶恐不安,派周大夫王孫滿慰勞楚莊王。楚莊王在接見王孫滿時,問九鼎之大小、輕重。九鼎相傳為夏禹所鑄,象征九州,夏、商、周奉為傳國之寶,是天子權力的標誌。
楚莊王問九鼎,意在“示欲逼周取天下”,由自己取而代之。王孫滿見楚國國勢熾盛,隻得委婉地答道“在德不在鼎。……周德雖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楚莊王一方麵以“楚國折釣之喙,足以為九鼎”表示蔑視;另一方麵也意識到取代周王室條件還不成熟,便退兵了。0
公元前597年開春,經過一個冬季的休整,楚莊王趁勢而起,以令尹孫叔敖將中軍,子重將左軍,子反將右軍。楚莊王親統楚國三軍精銳部隊悉數北伐。這是楚國這些年來所發動的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攻勢最猛的一次進軍。麵對如此大好時機,楚莊王誌在必得。
不久,楚軍就將鄭國團團圍住。圍困17天,鄭襄公準備求和,命人占卜,不吉利;準備與楚軍巷戰,吉利,於是乎舉國大哭。經過長達三個月的激戰,楚軍占領鄭國,鄭襄公袒胸露臂向楚軍請罪以求和。
楚莊王同意鄭國媾和,楚、鄭結盟,楚軍後退三十裡,僅僅三十裡。鄭國,已不簡單是楚莊王的目標,更是一個誘餌!楚軍就駐紮在鄭國的土地上,靜靜地等待著晉國人。南方狼煙四起,晉國六卿們正在朝中為瓜分利益爭論不休,聽聞楚國已經攻入鄭國。時任正卿的中行桓子率領晉國三軍六卿七大夫南下,麵對楚莊王咄咄逼人的攻勢,荀林父謹言慎行,至黃河北岸安營紮寨。
此時已是六月,楚軍進駐鄭國之地已近半年,根基已固。晉國將帥打聽到鄭國已經跟楚王議和,遺憾時機已過,荀林父便想領兵回國,士會隨聲附和。
中軍佐先榖(趙盾黨羽)當即反對,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由於將軍隊勇敢,臣下儘力,現在救援鄭國卻不敢作戰,這是不儘力;大敵當前卻怯戰,這是不勇猛。”二話不說就帶領先氏之兵渡過黃河。司馬韓厥將先榖之舉報告荀林父,荀林父恐先榖有失,即率全軍跟上,晉軍由此陷入被動。哨兵探得晉軍渡河的消息,楚莊王率領軍隊北進,駐紮於郔與晉軍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