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璟雙手握著笏板說道“在太宗貞觀時期,有規定,中書省,門下省以及三品官員奏事,必須有左右拾遺等,至少一個諫官,和一個史官跟隨。一旦有過失就會及時匡正,無論對錯善惡,都記錄下來載入史冊;每一個司奏事,都要在朝堂上奏事,禦史彈劾官員時,必須戴獬豸冠,麵對皇帝朗讀彈劾官員的奏表;正是奉行這樣的程序,大臣無法蒙蔽皇帝乾涉皇權,小人也無法通過進讒言而誣告他人,迫害忠良。到了許敬宗,李義府當宰相時,朝政多是隱秘策劃,有的官員奏事,多是等退朝後大臣們離開後,在皇帝的禦座前私下奏事。監察禦史,諫官,史官,無從得知奏事官員和皇帝交談的內容。武則天簡單地以刑法掌控天下,禦史和諫官可以僅僅憑傳聞奏事,禦史大夫和監察禦史都可以相互彈奏,導致朝中官員多以誣告,陷害的方式排斥異己。所以臣建議陛下,恢複太宗貞觀時期,所奉行的這一嚴肅公正的奏事、議事、彈劾製度。”
唐玄宗李隆基聽到宋璟說的信息量有點大,並且宋璟事先也沒和他提及此事,所以一時間不能對此事拍板定論,何況這也不是什麼緊急事務,所以他說“宋愛卿所奏之事,朕會經過考慮,斟酌,然後確定下來今後的奏事、議事、彈劾的流程和製度。”
接下來滿朝文武官員依然沒有奏事的,今天雖然是塑望日,是朝廷的大朝會之日,所來上朝的官員人數約是平時的三倍,但是沒有幾個人貿然奏事。這不隻是因為官員們忌憚唐玄宗的威嚴,還因為現在是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糧食充足,治安有序,士農工商都在各自的領域裡安心做事,沒有尖銳的社會矛盾。所以官員們上朝的雖多,奏事的較少。
張九齡從蘇珽身後握著笏板出列,站在朝堂中間。他說道“陛下,前段時間,您讓臣推薦教皇子學習的老師。前幾日,臣已經向陛下推薦了學士潘肅,他教皇子李琰、李琬、李瑤學習,已經有幾日了。陛下昨日說對他的教書很滿意,再讓臣推薦兩位學士,與賀知章、陳希烈共同配合教太子和所有皇子的學習。臣今天向陛下推薦呂向和皇甫彬,這兩位也是有名的儒家學士。”
玄宗說“嗯,很好,這兩位大儒,朕也有所耳聞。朕退朝後會在麟趾院接見他們,你退朝後去通知他們吧。”
張九齡說“臣在退朝後,就去通知兩位學士到麟趾院麵見陛下。”
張九齡返回了東麵一排官員第二位,自己站立的位置。站在他前麵的蘇珽,舉著笏板出列,向玄宗彙報了來自地方上的,一些不太重要的奏章內容。
玄宗退朝後,在住處麟趾院接見了呂向和皇甫彬兩位儒家學士。
十月十二日,唐玄宗發布了一份製命,內容是“自今日起,凡事如果不是必須要保密議論的,統統需要在朝堂上當著文武官員,向朕奏事。史官也需要按照太宗貞觀時的做法,加以記錄。”
玄宗在今天的朝堂上頒布了此製命,等於是采納了十月初一大朝會上,宋璟提出的恢複貞觀年間奏事、議事、彈劾製度的建議。
玄宗讓高力士宣讀完了這份製命後,他說“朕這一份製命頒發後,各位大臣都要遵守奏事、議事、彈奏的流程。如果有需要保密的,或者情況緊急的事,還是可以直接向朕奏事。另外,對於不太緊急的事務,各部門的官員,可以在奏事前聚到一起合議一下,再按製度上奏。”
玄宗說完上麵的話,又想起了另一件事,這件事讓玄宗有點煩。玄宗說“太上皇去世後,他的神主供奉太廟時,太常博士陳貞節、蘇獻以太廟七室已滿為由,奏請遷中宗神主到西廟,奉太上皇睿宗神主於太廟。朕準許了他們的奏請,他們又奏請,將朕的母親昭成皇後的神主遷到睿宗室受祭,將肅明皇後的神主留在儀坤廟受祭。朕同樣準許了他們的奏請。可前幾日伊闕人孫平子,給朕來了一份進諫,他說中宗是繼承大統的皇帝,遷出太廟,在彆的廟供奉不合禮儀。他還寫道《春秋》一書中諷刺魯文公將父親魯僖公之位,升到閔公之上是為非禮。他認為朕遷出中宗神主去彆廟,供奉睿宗神主入太廟的做法,與魯文公的做法相似。對於這件事,諸位愛卿怎麼看?”
宋璟握著笏板說“陛下,孫平子的這份奏章,是他親自到洛陽城來遞交給臣的,並聲明讓臣呈給陛下。所以臣沒有打開這份奏章過目,就到麟趾院呈給了陛下您。臣當時詢問孫平子所奏何事?他說是關於中宗神主遷出太廟之事,他想對陛下說出他自己的觀點。今日陛下在朝堂上公開此奏章的內容,想必是想聽取諸位大臣意見。臣以為此事涉及祭祀以及禮儀方麵,應該召集執掌禮儀的官員在朝堂上議論,從而得出合理的答案。”
玄宗說“好吧,明日早朝,在朝堂之上,讓太常博士陳貞節、馮宗、蘇獻,一起與宋璟,蘇珽,五個人就此事展開討論。”
喜歡盛唐風雲記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盛唐風雲記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