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五年正月,在這新年之初,偽齊皇帝陸豐沒有任何征兆的便起大軍,兵分三路,率水步軍總計二十五萬人對益州、徐州、司隸三州發起進攻。】
【但經過錦衣衛的探查,仍舊探明其主攻方向為徐州。】
【剩餘司隸與徐州隻不過是試圖拉大戰場,使得大周軍隊疲於支援的計策。】
隨著這條消息浮現。
蘇綰眼前突然出現了一麵戰略地圖。
有三道猩紅的指標正從南方直直地指向益、司隸、徐州。
大周地圖上四起的烽火,錯亂的局勢讓蘇綰看的目不轉睛。
不過雖然她有心想解決,但她沒權利。
而且也沒能力。
因此,她也隻能眼睜睜的看著,然後祈禱一下吳信能做出正確的決斷。
【朱正的突然病逝與南方的突然發難給了魏王信一個措手不及。】
【朝廷六貴開始頻繁出入乾清殿。】
【朝會也在頻繁的召開。】
【但顯然,從各地飛往洛陽的文書明顯在告知留於魏王信的時間顯然不多。】
【他必須儘快決定先處理這三處戰線的那一件事。】
【而他也並未把這些事情藏起來,避免你得知,反而是大大方方的讓你在身邊聽著他與他人商議。】
【永安五年一月十二日,魏王信令漠北統帥蓋伍開始收縮采取守勢,並開始調遣軍兵防範南方的軍兵。】
【他采納了朝廷六貴之一陳承的建議。】
【“淮右噤喉,江南唇齒。”】
【“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
【“敵軍自揚州合肥,循水路而進,入徐州之境,此乃智謀之舉也。”】
【“然南方之軍,雖於水戰或可稱雄,然於陸戰則力有不逮,豈能與我北方勁旅相抗衡乎?”】
【“是以,僅需調遣青州、兗州之少量兵馬,即可拒敵於境外。”】
【“且益州、司隸之地,兵馬眾多,殿下更是無需多慮。”】
【“自關中調兵,支援迅速,以一州之兵力,拒兩地之亂,實乃易事耳。”】
【對於陳承的建議,魏王信深以為然,決定先行解決高句麗的問題。】
【但在前往解決高句麗問題之前,陳承卻稟於魏王和你,言猶需先解因朱正將軍猝然離世,致使幽州兵馬士氣萎靡之困,及南方偽帝大肆宣揚,鼓吹大周氣數已失之謬言。】
【這點尤為重要。】
【“聖人有言,天和人同類相通,相互感應,天能乾預人事,人亦能感應上天。”】
【“朱將軍驟然薨逝之事,陛下自當為天下蒼生一個交代。”】
【“當下罪己詔。”】
【“否則,軍心動搖,民心離散,於我大周社稷安危,實乃大患也。”】
【陳承希望你降下罪己詔。】
【同意拒絕】
看到這,蘇綰猶豫了一下。
畢竟,自前朝高祖“罷百家,尊儒術”以來。
已有五百年時間。
使得天命說,天人感應之類的聖人言語早就深入人心,為所有人信服。
也就是天子一旦違背了上天,不仁不義,就要出現災害和警告。
但如果天子順應天意,也是會降下祥瑞鼓勵的。
故而。
一旦各地出現什麼災害,輕則罰去官員的俸祿。
重則罷免其的官職,亦或者天子自省。
當然,也有例外的。
就比如自己的父王。
就對這種言論嗤之以鼻。
他非常靈活。
發生災害。
那就是百官的錯。
出現祥瑞。
那就是自己的功勞。
什麼?
你說百姓是因為饑荒餓死了。
不是你的錯?
是上天給朕的警告?
那你不是叫我君父嗎?
你作為我兒子。
為什麼不跪著自殺,去乞求上天原諒?來幫助你的君父?
上天要是看到你的孝心,也一定會感動的。
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你君父的麵子保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