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尾聲之·布局_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_思兔閱讀 
思兔閱讀 > 綜合其他 > 遊走在晚清的亂世理工男 > 第七百一十一章 尾聲之·布局

第七百一十一章 尾聲之·布局(2 / 2)

船隻停靠橫濱港時,日本物理學界在長岡半太郎的帶領下盛邀一行人上岸演講。

但眾人相當反感,因為現在中日關係太緊張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已經迫在眉睫。

李諭心中則冷冷一笑行吧,該死的小日本,來就來。

他能講的東西很多,物理學、天文學、數學、工程學,大體都講了講,但在提到工程學中的飛機相關內容時,李諭有意無意摻雜進去了自己的小心思

“我認為,如果設計空中交戰能力強的飛機,應該毫無保留地側重機動能力,速度就是空中的王道。考慮當下的經濟危機,還可大大節省資金,從博弈論的角度看,是一個最優選擇。”

李諭在談話中經常聊到這件事,潛移默化給日本人加深這個思想烙印。

日本人聽後也紛紛大表讚同,因為完美契合了他們的需求。

說起來,二戰前期,日本空軍尤其是海軍航空兵挺強的;但到了後期,日本的航空力量就大大不行了,原因有兩個

其一,論資排輩的選拔製度;

其二,飛機設計理念的問題。

先說論資排輩,這是日本的老傳統,哪怕一百年後的二十一世紀,還是沒變。

日本的飛行員主要有三個來源海軍兵學校的學員;現役士兵中選拔;以及從民間比如高中選拔。

很顯然,隻有第一個,即海軍兵學校的學員才是所謂的正統航空兵,在日本空軍裡是“正太陽旗”級出身。

但絕大多數飛行員來自後兩種,尤其末期的“神風”隊員,基本都是些民間招募的普通學生。

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湧現過一批非常厲害王牌飛行員,有幾個甚至完成了超過50次擊落敵機的輝煌戰績,相當驚人。

但他們基本最高隻能做到飛槽長,連最低的軍銜少尉都升不上去。

這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在日本海航和陸航兩支飛行隊伍裡,很多有著上千小時飛行經驗的老鳥,隻是伍長或者飛槽,最多飛槽長。

而他們在執行任務時,卻要聽命於剛從海軍兵學校畢業的沒有經驗、但軍銜偏偏是少尉的指揮官。

這裡麵的矛盾可太大了!

到了1943、1944年,大批飛行老鳥戰死後,日本才如夢初醒,但他們就算想改,也積重難返,而且大勢已去,什麼都來不及了。

再說日本的戰鬥機設計理念。

簡單評價就是在歐美飛機設計師眼中,無論日本陸航飛機還是海航飛機,都屬於抗毀能力極差的產物,挨不了幾下攻擊。

就舉二戰時期日本海軍最出名的零式戰鬥機,還有與零式戰鬥機同代的陸軍航空兵一式戰鬥機。

這兩款飛機是分彆獨立開發的,畢竟日本陸軍與海軍互為馬鹿,看對方都不順眼。

零式戰鬥機的設計基本沒有考慮一丁點防護性能,隻考慮靈活性,機身可以說薄如蟬翼。

直到1943年,零式戰鬥機才有了防彈玻璃、自動滅火器;而臨到戰爭結束,竟然才配上自封油箱。

你要問歐美戰鬥機普遍裝配的防彈裝甲?直接一點沒有!

嘖嘖,這設計理念!飛行員的命就不是命唄。

製造商三菱都有點震驚,但誰叫甲方海軍部就這麼要求哪。

戰爭前期零式確實占了不少便宜,但後期美軍上了地獄貓f6f還有海盜f4u後,就開始全方位優於零式了,包括動力、火力、爬升能力、俯衝能力、防護性能等等。

而零式戰鬥機由於前期的設計導致機身太小、身子骨單薄,甚至連升級空間都沒有,換裝大馬力發動機也做不到。

至於日本陸航的一式戰鬥機,名氣小很多,防護性能隻能說比零式稍好一點點,聊勝於無,主要是沒有強力的對手。

但它的設計也挺詭異,竟然沒有機炮。

零式戰鬥機裝備的機炮已經夠雞肋了,是一款99式1型20毫米機炮,這款機炮的炮管比較短,初速低,所以彈道較為彎曲,被一些飛行員諷刺為“小便”炮。

但人家好歹是機炮,日本陸航飛機用的卻是77和127口徑機槍。

在1943年新不列顛島的拉包爾戰役中,麵對自衛火力強大且機體堅固的美軍b-17和b-24大型轟炸機,日本陸航戰鬥機經常出現打光子彈,也沒能擊落美軍轟炸機的尷尬局麵。

反正不管日本陸軍部還是海軍部,在空軍觀念上都很落後,一直沒把航空兵放在應有的位置上(這一點甚至落後於空軍力量極弱的**)。

在日本陸軍看來,航空兵就是會飛的炮兵,用來炸炮兵炸不到的地方;而海軍眼中哪,飛機就是能飛的戰列艦,用來輔助主力艦隊打贏海戰的。

除了少數幾個人,如山本五十六、大西瀧治郎、山下奉文等,基本沒有日本高級將領把航空兵視為一支戰略力量。

就是這一係列的因素,讓日本在二戰後期有經驗飛行員急劇減少,就算能夠再造出來飛機,也沒有一個合格的飛行員了。

當然了,這些人都該死。

所以必須確保日本航空業繼續保持“不怕死”的精神,——都去玉碎吧!

至於經濟方麵,現在的日本是一鍋亂粥,正麵臨昭和經濟危機,他們也沒錢造更好的飛機,甚至亟需轉嫁國內的注意力,比如挑起九一八事變。

日本的一些學生聽了李諭的講演,絕對的深信不疑,而他們中就有未來的日本戰鬥機設計師。

嗯,都好好學著吧!

——

軍事上的事情李諭隻能在潛移默化中做事情,而趁著日本現在的經濟危機,李諭必須再下點手。

隨便翻一本日本雜誌時,李諭無意中看到了一個叫做赤鬆要的文章,對日本人的思想更加無語了。

這個叫做赤鬆要的日本學者提出了一種非常扯淡的所謂“雁行理論”。

根據他的說法,日本是西太平洋地區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是雁群的頭領,是為頭雁,屬於第一層次,掌握核心生產力;

第二層次是韓國、寶島、香港、新加坡等地,掌握部分核心生產力,承接日本的技術和產業轉移,給日本做配套;

第三層次是東南亞,提供勞動力和資源,並承接前麵兩個層次轉移出來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做配套中的配套;

最後才是中國的大陸,是為尾雁,隻充當廉價原材料產地和商品傾銷市場。

他的理論到了80年代在日本變得極為盛行(以上就是80年代修改後的版本)。

這幫孫子!

行,讓你們嘚瑟!

李諭安排摩根家族的戴維斯出麵,買下了日本幾家大出版社和百貨公司的部分股權,包括已經起家的講談社。

講談社是後世日本最大的綜合性出版公司,不過大家熟悉的一般都是他的《周刊少年agazine》雜誌,就是發行了包括《進擊的巨人》《頭文字d》《妖精的尾巴》等大量著名動漫的日本三大漫畫商之一。

在給呂碧城的電文中,李諭提到了這件事。呂碧城有點疑惑李諭為什麼對出版公司這麼感興趣。

李諭隻是平靜回複道“文化的戰場,將會更加漫長。”

inf。inf(www.101novel.com)



最新小说: 平凡人的職場逆襲傳奇 空間通末世:孩子爹給我搬空一座城 傳說時代 鬥羅之日月光華 科舉女狀元,我攪亂朝堂風 修仙:上啃老下啃小 直播社死現場後,我爆紅了 異界一之異魔神傳奇 再見還是愛人 啊?被我刀過的夫人們成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