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年號建文,又作朱允文、朱允汶。其父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後繼位為帝,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史稱“建文新政”。於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湣皇帝,廟號神宗。
朱允炆,被描述為早慧、孝順和正直,據說他的祖父很鐘愛他,如果不是遇到意想不到的事變,他可能會一直默默無聞地下去。朱元璋開始為王朝定下傳統,即立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為太子,因為朱標在名義上,是他的嫡妻馬皇後所生之子,朱元璋的目標是為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希望以此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朱標在許多方麵都不像他的父親他是一個性情溫和而有教養的人,但不很勇武。朱元璋雖然對他的第四子朱棣的軍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標看作他恰當的繼任人選。
但朱標在他的盛年37歲時死去,接班的次序是很清楚的朱標的嫡妻所生的長子已在10年前死去,因此,皇帝隻好找朱標一係的次孫朱允炆,即朱標的活著的最年長的合法兒子為儲君。這個未經過考驗的男孩,被立為皇嗣時不足15歲,他絕不能與他的祖父或他的叔輩相比肩,他的指定隻不過是長子繼承製原則的體現而已。雖然朱棣後來聲稱,他本人可能被入選為嗣君,隻是因為那些儒士們的橫加乾預才未成功,但事實上朱元璋沒有考慮把他的其他兒子立為太子。
在朱元璋死去後幾天,朱允炆在南京即位,時年21歲,他確定下一年為建文元年,並尊封他的母親呂氏為皇太後,年輕的朱允炆書生氣十足而又溫文爾雅,他繼承了他父親的溫和和好思考的脾性。他靦腆且又毫無國政經驗,且不說和他的前皇祖考相比,甚至比起他的雄才大略的叔父們,他也沒有那種自信心和堅強的性格,甚至也沒有那種能力。這位年輕皇帝的溫順性格和儒家教育,使得他真正關心他祖父的高壓行政措施對平民百姓的影響,因此他衷心向往的是實行理想的仁政,因此之故,他在政府的言論和行事上努力實行一些較大的變革,但這些變革卻招致了災難性的後果。
朱允炆把三位儒家師傅引為心腹,他們是黃子澄、齊泰和方孝孺,這幾位老者對建文帝關於為君之道的概念起了強有力的作用。黃子澄是一個很受人尊敬的儒家學者,在明太祖時代擔任過很多官職,現在被建文帝任命為翰林學士,並參與國家政事;齊泰是一位對經書學有大成的學者,特彆精於禮和兵法,在洪武帝彌留之際受顧命,以護衛皇太孫和嗣君,被新皇帝任命為兵部尚書,參與國政;方孝孺早在四十來歲的初年,就已經是聲名卓著的學者,以文章家和政治思想家聞名,未中過舉,在他很晚的歲月才開始進入仕宦生涯,建文帝即位以後被召為翰林侍講。
這三位儒家學者以各種不同方式影響皇帝,黃子澄和齊泰變成了皇帝的心腹,用儒家的修齊治平理論教育他,他們負責研究一些新政策並付諸實施,目的在改組帝國的行政和加強皇帝的權威。方孝孺發覺他所見到的是個人專製統治的缺點,因此他建議皇帝應該根據古代經典所提出的理想和形式來實行仁政。所有這三個人都勇敢、正直和滿懷著理想,但是,他們都是書呆子,缺乏實踐意識和從事公共事務的經驗,也沒有領導才能,他們對於問題的分析往往限於紙上談兵,不切實際。
朱允炆是明朝的第二代皇帝,但在位僅僅四年,即被他的四叔燕王朱棣用武力推翻,而下台後的建文帝下落,卻又成了千古疑案,眾說紛壇,主要有自焚和削發為僧兩種說法。
自焚據永樂年間《實錄》和《明史稿》的記載,建文帝繼位後,即用兵部尚書齊泰和大常卿黃子澄謀,定策削藩。領兵在外、身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著清君側的旗號,起兵南下,發起“靖難之役”。建文帝眼看大勢已去,不得已下令焚宮,頓時火光熊熊,建文帝攜皇後馬氏,跳入火中自焚,妃嬪侍從等,大都亦隨其蹈火而死,燕王朱棣入宮後,清宮三日,搜查建文帝下落。宮內侍人都說建文帝已自焚,並從火堆裡扒出一具燒焦的屍體證明之,燕王見到屍體,分不清男女,慘不忍睹,其繼位稱帝後,隻得以天子“禮葬建文皇帝”。
削發為僧說清代名人呂安世和近人蔡東藩等,認為燕軍破城後,建文帝無可奈何,遂想一死了之,此時少監王鉞告訴他你祖父臨死時,給你留下一個鐵箱子,讓我在你大難臨頭時交給你,我一直把它秘密收藏在奉先殿內。群臣急忙把箱子抬來,打開一看,裡邊有三張度牒,就是做僧人的身份證,上麵寫好了建文帝等三個人的名字。還放著三件僧衣、一把剃頭刀、白金十錠、遺書一封,書中寫明“建文帝從鬼門出,其它人從水關禦溝走,傍晚在神樂觀西房會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據此,建文帝三人剃了頭,換上了憎衣,隻帶了九個人來到鬼門。鬼門在太平門內,是內城一扇小矮門。僅容一人出入,外通水道,建文帝彎著身子出了鬼門,其他八人隨之出了鬼門後,就看見水道上停放著一隻小船,船上站著一位僧人,僧人招呼他們上船,並向建文帝叩首稱萬歲,建文帝問他怎麼知道我有難,僧人答道“我叫王升,是神樂觀住持,昨夜夢見你祖父朱元璋,他本是出家之人,叫我在此等候,接你入觀為僧。”至此,建文帝似削發為僧,繼承了祖業。
此外,在《明史·姚廣孝傳》和《胡濙傳》裡記載明成祖朱棣當了皇帝後,對建文帝自焚而死,也產生過懷疑,也有人告訴他那具燒焦的屍體是馬皇後的,建文帝削發為僧外逃了。他就把建文帝的主錄僧溥洽,抓了起來關進監獄長達十餘年,逼他供出建文帝下落,並派鄭和下西洋“欲尋蹤跡”,派戶科都給事中胡濙遍行郡、鄉、邑長達16年,搜尋建文帝下落,一直到朱棣死前一年的一個晚上,他已睡下了,但聽說胡濙回來了,急忙穿上衣服,在臥室單獨召見。
胡濙訪得建文帝離開紫禁宮後,削發為僧,既沒有去神樂觀,也沒有去西南、東南周遊避難,而是被僧司溥洽所救,一直藏在江蘇吳縣普洛寺內,此後一心為僧,無複國之意。也有人指出,建文帝自焚身亡是曆史真實,因為當時燕軍兵臨城下,把紫禁宮團團圍住,建文帝想逃也來不及了,更何況經考查也無鬼門、禦溝逃路。建文帝也深知他的四叔是個貪權無厭、殘暴無情的武夫,落在他手裡決無好下場,不如以死了之為上策,燕王朱棣也絕不會讓建文帝活下去,否則,他就不能當皇帝,朱棣為了不留下“殺侄奪位”之臭名,故意苦心尋找建文帝下落,留下了曆史疑案,這可能是朱棣的用心之機。
朱棣在即位後,下令搜尋建文帝,這是曆史事實,但他的真實用心及建文帝的真正下落,至今仍是一個未揭開的曆史之謎,各類詞書字典,也隻好注明“建文帝不知所終”。
喜歡史事講將1三國明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史事講將1三國明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