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傅,你在陳友諒的手底下待過一段時間,你應該知道陳友諒的水師當年是何等令人聞風喪膽。”
李文忠的話,讓傅友德深有同感。
“漢王當年舉全國之力傾力打造出來的水師,時人皆稱天下第一,可謂是古今中外都罕有。”
當年,傅友德跟隨李喜喜起義,參加了劉福通的紅巾軍。
李喜喜占據關中之後,被察罕帖木兒打的大敗。
傅友德跟隨兵敗的李喜喜逃入巴蜀,又跟徐壽輝的部將明玉珍發生了衝突。
李喜喜在四川被明玉珍擊敗,傅友德歸降到了明玉珍的麾下。
在明玉珍那裡沒有得到重用,傅友德又轉投了同樣是徐壽輝麾下的陳友諒。
傅友德正是徐壽輝手下的四大金剛之一,在陳友諒弑主篡位以後,手下的眾人離心離德。
又在李明道的勸降之下,轉投了時任吳王的朱元璋。
正是在陳友諒麾下的那段時間,傅友德親眼見證了漢王陳友諒手下那支龐大的艦隊是何等的不可一世。
光是樓船那樣的海上巨無霸就多達二百多艘,甚至超過了鼎盛時期的元朝水師。
一句漢王讓傅友德唏噓不已,“陳漢水師曾經橫行於海上,無敵於天下。然而鄱陽湖之戰的一場大火,讓陳漢的水師超過半數被付之一炬。”
“真是時運不濟,非人力難以回天。”
在鄱陽湖一戰,之前,誰能想得到陳友諒、張士誠和朱元璋三人之中,身為實力最為弱小的那一方,朱元璋卻能在危機時刻徹底扭轉乾坤,以鄱陽一戰問鼎天下呢?
等傅友德感歎完了,李文忠徐徐開口:“不論是龍灣之戰還是鄱陽之戰,這兩次大戰,舅舅都是揚長避短以地形來遏製陳友諒的水上優勢。”
“阿樉告訴我,如果再來一次,吳軍水師與漢軍水師在海上相遇,失去了地形的鉗製。”
“漢軍水師不僅占據了絕對的數量優勢,戰艦的噸位同樣遠遠超過吳軍水師。若是兩軍擺開陣仗在海上對壘,吳軍水師完全沒有一點勝算。”
噸位這個詞還是朱樉告訴李文忠的,李文忠第一次知道原來水師的戰鬥力還能用最簡單的排水量來衡量。
傅友德納悶道:“我大明水師雖說比不上陳漢的鼎盛時期,與東洋和南洋的諸多小國的小舢板相比還是綽綽有餘的。”
“我實在想不通秦王為何要耗費人力物力去打造新的戰船?”
對於傅友德的問題,李文忠笑著解釋:“在這之前,我跟你的想法一樣。可是阿樉告訴我不論是樓船還是福船,在未來的海戰上已經落伍了。”
“大明立國還不到二十年,這海上的巨無霸就落伍了?”
難怪傅友德會納悶了,現在的水師戰法還停留在艦對艦,船對船,兩軍水師海戰以兩艦互相對撞為主。
李文忠說道:“在鄱陽湖一戰,我吳軍能夠戰勝漢軍不僅依靠的是地形的優勢,還有我軍的火器遠勝於陳友諒的漢軍。”
“再加上用了無數的小舟、火船滿載引燃之物,衝進陳友諒的陣中才會引得漢軍的水師陣型大亂。”
題外話:鄱陽湖一戰,吳軍這邊可謂是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即使是這樣,吳軍都不能稱為大勝,而是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