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原因很簡單,那就是吳軍的主帥朱元璋差一點點就被朱樉的好師傅張定邊給百萬軍中奪取了上將首級。
時至今日,常遇春射向張定邊肩頭的那一箭含金量還在上升,就衝著從龍救駕之功,洪武大帝朱元璋給常遇春隨葬的那身龍袍就不能算是白給的。
李文忠繼續道:“因此,阿樉告訴我,未來的海戰不再是艦船的大小和數量來決定勝負,而是艦船的速度和火力。”
在鄱陽湖之戰時,傅友德率領無數輕舟,身披數創力挫陳友諒的前鋒。
傅友德曾經率領明軍水師兩次水戰,平定明夏之戰,在白水江以水師渡江,又在成都城下用火器擊敗了明夏軍。
在百萬明軍之中,傅友德不僅精通陸戰、水戰還有火器,是極為罕見的全能型將領。
傅友德老辣的眼光,很快就想通了關鍵之處。
“樓船這樣的巨艦體型龐大,在海上不僅行動遲緩,而且想要調頭十分的困難。在鄱陽湖一戰,陳漢的水師就是吃了這個啞巴虧,被吳軍的火船衝散了陣型。”
羅貫中一直在低頭沉思,經過傅友德一提醒,羅貫中的眼前一亮。
他說道:“在下鬥膽猜測,秦王之意應該是用靈活的船隻再輔以強大的火力。”
“在海上不僅能進退自如,還能快速調整船隊的陣型采取前後左右包夾之勢,讓敵軍疲於應付四麵來犯之敵。”
跟李文忠和傅友德這兩位當世的名將相比,履曆一片空白的羅貫中隻能算作無名小卒。
一聽這話,李文忠和傅友德的目光不約而同的看向了羅貫中。
傅友德心道:“怪不得羅貫中區區一介文人能得秦王這樣的看重。這人的眼光著實不一般啊。”
要是換作一位善於水戰的老將能夠想到這一點,傅友德隻會習以為常。
可是這羅貫中隻是張士誠麾下的一名普通的隨軍謀士,連一場正經的仗都沒有打過。
他的軍旅生涯還沒開始就被半路出家的李文忠給按上了暫停鍵。
李文忠則是滿臉慚愧,他心想:“要不是碰上了我天才少年李保兒,搞不好這羅貫中也是有可能成為諸葛亮一般的人物。”
李文忠端起酒杯,對羅貫中說道:“我的成名之戰,成了你們師徒的謝幕之戰。”
他一臉歉意的說:“老羅,是我對不起你呀。老羅……”
“……”
羅貫中感到一陣無語,羅貫中在心中暗罵:“你這道歉怎麼道的一點誠意都沒有,莫不是在故意氣我?”
不過麵對李文忠這個殺神,羅貫中是一點脾氣都沒有。
誰叫人家以一當百,以兩千人就大破張士誠的二十萬大軍呢?
羅貫中雖然沒有見過趙雲在長阪坡殺的七進七出,但是他見過李文忠率領數十騎在二十萬敵軍之中如入無人之境。
羅貫中雖然沒有見過張遼親率八百人大破孫權十萬大軍的壯觀場麵,但是他見過李文忠率領兩千人把張士誠的二十萬大軍打的抱頭鼠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