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個陌生的名字,坐在他對麵的朱高熾問道:“劉師傅,這個韓禦史是誰啊?”
劉伯溫苦笑道:“這人是出了名的不畏權貴,耿介敢言,陛下親口稱讚他為‘快口禦史’。”
朱高熾一臉好奇,“按理說這位韓禦史應該是位好官才對,苟伴伴為何會這樣怕他呢?”
劉伯溫解釋道:“因為韓宜可一共乾過兩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一件是眾所周知的,是他帶頭參倒了宰相胡惟庸。”
“而另一件事更是讓韓宜可家喻戶曉,因為他曾與秦王在金鑾殿上發生了口角,於是他們二人散朝後,相約在城隍廟前決鬥。”
聽到這話,朱高熾捂著嘴,驚呼道:“他一個文官敢跟我父王動手?”
朱高熾悄悄的拉開了門簾的一角,望了一眼。
當他看到對方的身材乾癟瘦小,朱高熾撇了撇嘴,一臉不屑的說:“我父王的拳頭跟沙缽一樣大,一拳下去,還不給這位韓禦史打吐血了才怪。”
聽到這個奇怪的比喻,劉伯溫啞然失笑,隨即正色道:“然而事實卻是大王還沒有動手,這個韓宜可就用笏板砸破了自己的腦袋,然後他指著頭上的傷口,對周圍看熱鬨的百姓說這是秦王打的傷。”
“……”
劉伯溫又說:“這還不是全部,自從這次結下梁子以後,韓宜可就跟牛皮糖一樣纏上了大王,他每日上朝的第一件事就是彈劾大王。”
“哪怕是大王早晨多吃了一個雞蛋,他也會上書彈劾大王鋪張浪費。”
“……”
朱高熾納悶道:“我父王掌管著錦衣衛,還能讓這個韓禦史給欺負呢?”
在朱高熾看來,錦衣衛那麼多的人手,隨便給韓宜可找到點貪贓枉法的證據,就能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聽到這話,孩子氣十足,劉伯溫笑著搖頭,“可是難就難辦在,這個韓宜可不但一點都不貪,還經常餓著肚子,拿自己的俸祿接濟貧苦百姓。”
“大王曾經評價韓宜可是魏征一樣的直臣,有這樣的臣子不僅是朝廷的福氣,更是天下百姓之福。”
朱高熾問道:“那他乾嘛不去彈劾彆人,為什麼要一直盯著我的父王不放?”
劉伯溫回答道:“原因很複雜,韓宜可的本意是用大王來立威,以此,來警告朝中的那些不法勳貴。”
朱高熾驚訝道:“他竟敢用我父王來殺雞儆猴?這個韓禦史這麼膽大包天的嗎?”
劉伯溫解釋道:“韓宜可此人,行事看似魯莽,實則心細如發。他之所以選擇彈劾大王,正是因為韓宜可的心底清楚。”
“若是彈劾其他的宗室,必定會給他帶來殺身之禍。而大王不僅有容人之量,還不會怪罪於他。”
朱高熾總結道:“反正他就是覺得在當朝的權貴裡麵,我父王比其他人好欺負唄。”
劉伯溫笑著說:“其實世子錯怪了韓禦史,他不僅彈劾過大王,還多次向陛下進諫,陛下曾經賞賜罪人妻女給朝臣,滿朝大臣唯有韓宜可一人堅辭不受。”
“並向陛下言明株連全家的連坐之法,是濫用法製。將彆人妻女發配為奴,與新朝的氣象不合時宜。”
“陛下表麵上雖然沒說什麼,但在事後,隨便找個由頭讓他辭官回鄉了。”
聽完以後,朱高熾感歎道:“看來這位韓禦史是一個清廉正直的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