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允彝對著六部官員說出自己的想法,他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粗暴,那就是趁著人少瘋狂炸山,然後讓勞改工把炸山的石頭清理到沿海,憑空填海造陸出十數萬畝土地。
按照他的計劃,東京城的平原麵積會比幾百年後的紐約還要大上許多。
因此,對於他的看法,六部官員都點頭讚同。
見狀,夏允彝也就將提案通過,隨後帶著官員們匆匆趕往西京城。
他們得儘早回去,安排齊王妃袁禧嬪到來前的一切。
隻有她們住的舒心,齊王殿下才能更快的就藩,齊國才能有一個主心骨。
因此,夏允彝他們馬不停蹄的往回趕。
在他們趕路的同時,萬裡之外的一個人也放下了手中的奏疏,點頭對麵前的人交代道:
“事情就按照洪承疇說的辦,讓燃哥兒不用擔心。”
南京城五軍都督府內,當朱由檢對著王承恩說這話的時候,王承恩的出現,也說明了官場的交接宣布結束。
“奴婢領命……”
王承恩作揖應下,朱由檢也靠在椅子上說道:
“炯哥兒他們已經抵達了瀛洲,按照時間頂多一個月就會抵達西京城。”
“告訴化淳,加快皇店的交接,不然他怕是趕不上冬至的船了。”
“是,不過……”王承恩無奈道:
“皇店規模太大了,其背後的工廠更是牽扯了四百多萬工人,交接比奴婢的官場要難太多。”
“況且,眼下陸元高一直在拿人,皇店和工廠被抓之貪官汙吏不下三千人,這也加大了交接的難度。”
“奴婢估計,化淳恐怕隻有等明年才能前往齊國了。”
王承恩的估計不無道理,畢竟皇店每年都能貢獻大明四分之一的稅收,其規模不下於萬曆年間的戶部衙門。
加上皇店背後的工廠牽扯了太多人,因此交接的速度很難快起來。
如果實在不行,朱由檢也隻有自己先走,然後讓曹化淳結束了一切後再前往齊國了。
“李定國最近如何了。”
朱由檢對王承恩的話不置可否,反倒是說起了李定國的事情。
聽到說起李定國,王承恩臉上也露出一抹笑意:
“那小子自我開導還行,眼下每日就是正常在上直當差。”
“最近上直的許多將領都調任了齊國,一時間比他資曆高的也沒幾個,他那位置倒也妥當。”
王承恩為李定國高興,朱由檢聽後也是一樣,為此他還開口道:
“既然安穩,那你就上奏哥哥,代我請辭上直都督之位,讓李定國暫代上直都督。”
“至於五軍大都督,我思來想去,還是由我遙領吧。”
在滿桂、孫應元相繼調任後,朱由檢沒有想出誰能代替自己做大都督的人選。
孫傳庭和洪承疇已經是閣臣,李自成又要前往齊國,李定國年紀又太小,不能服眾,秦民屏和戚家三兄弟年事已高,怎麼看都不能選他們。
因此,朱由檢隻能遙領大都督一職,直到李定國資曆足夠或者大明內部湧現新的帥才,他才能退位讓賢。
這種事情,說起來也是一種無奈。
古往今來,一個時期能有三個帥才就足以慶幸,像唐初、盛唐、明初那種帥才踴躍的情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大明眼下經過朱由檢二十多年的培養,也就走出了孫傳庭等六七個人,現在還偏偏有三個人要遠走齊國。
如果不是熊廷弼年紀大了,朱由檢都想把他拉出來老當益壯了。
“那小子才二十三,是不是太小了些?而且功績也不夠……”
王承恩聽到朱由檢的話,擔心著開口。
聽他這麼說,朱由檢也略微無奈。
“我本意是想讓戚元功調任上直都督,戚元輔擔任南軍都督的。”
“隻是南邊傳來了戚元輔身體不好的消息,看樣子他得提前致仕,戚元功得頂替他了,因此不能調動。”
“加上印度廝當需要戚元弼坐鎮,上直都督便很難選出人選了。”
朱由檢也很為難,新生代沒起來,老一代都在凋零。
加上上直都督的政治意義比軍事意義重要,因此放誰他都不安心,隻有李定國他才比較放心。
以眼下李定國的能力,統帥上直十六衛五十營二十四萬兵馬有些難度,但或許這樣才能讓李定國更加把心思放在帶兵上,免得他總是想著回去齊國。
況且,讓李定國坐上這個位置,也是朱由檢支持自家大侄子的手段之一。
如果自家哥哥日後年老昏庸,想要行廢立太子之舉,那也得看在李定國的麵子上掂量掂量。
儘管在朱由檢看來,這樣的事情不太可能發生,但他還是做足了準備。
“那奴婢待會就轉告萬歲……”
王承恩聽出了朱由檢的無奈,因此也隻能應下,心裡不免為李定國擔心了幾分。
“聽說鄭芝龍的長子鄭森參軍加入了海軍,他表現得如何?”
朱由檢突然提起了鄭芝龍的兒子鄭森,這讓王承恩愣了愣。
說真的,以王承恩的位置,他根本就不會在意一個總兵的兒子,畢竟大明有三十多個總兵。
不過,既然自家殿下開口詢問,王承恩還是作揖退出書房,出去打聽了一下消息。
不多時,他返回了書房,將消息說出:
“據聞他水戰精湛,眼下是丙等艦隊的守備官,抓捕了許多企圖偷渡來小西洋走私的歐洲商人。”
王承恩的話讓朱由檢點頭認可,自從大明在利未亞站穩腳跟後,大明對各國商人的限製也就進一步加大了。
幾乎所有國家的商人,都被統一放到了錫蘭府進行商貿交易,不能越過錫蘭府到東小西洋。
這其中原因,主要還是大明在麓川、舊港開始使用蒸汽機,朱由檢不想讓這東西過早暴露在西方人嚴重,因此不得已的“閉關鎖國”。
不過,這樣的“閉關鎖國”,與其說是封閉自己,倒不如說是封閉世界。
畢竟不被允許進入大明本土的國家,僅占世界麵積的30%,剩下的70%國家都能進入該海域。
朱由檢這麼做,加上歐洲那持續不斷的戰爭態勢,恐怕歐洲的科學會因為戰爭而延遲數十年才能出現。
倒是大明,似乎已經因為全民教育而湧現出不少天才了。
想到這裡,朱由檢將自己的目光放到了軍備院的奏疏上。
【六月二十八日,翰林學士黃長溪仿蒸汽機的結構,在內燃機中采用了彈力活塞環的新型設計,使得內燃機熱效率提升為4%左右。】
【根據黃長溪的設計,內燃機總學士王徵對內燃機熱力過程進行理論分析,提出提高內燃機效率的要求。】
這是來自孫元化的奏疏,由於畢懋康年事已高,他在年初申請致仕,同時申請遷移齊國。
因此,軍備院侍郎的職位,便被孫元化所頂替了上去。
不過,這種職位的變動對於他們來說並不重要,科技的進步才是他們在意的東西。
王徵提出的東西,朱由檢看了,如果他沒有記錯,那王徵的這篇論文,實際上就是最早的內燃機四衝程工作循環。
在內燃機上,大明沒走歪路,不過在內燃機的燃料上,“內燃機科室”中的許多學士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有人認為要用煤氣,有人認為要用石油,還有的人則是認為可以使用乙醇。
其實從朱由檢的角度來看,使用乙醇(酒精)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在後世,乙醇燃料相較於汽油而言燃燒更加充分,能很好地解決積碳問題,加上其本身就擁有很強的清潔作用,一些燃油雜質也可以消除。
相較於同樣是潔淨能源的甲醇,乙醇的動力也要強得多,能夠達到汽油的三分之二。
這麼看起來,反正大明的內燃機是從頭起步,如果選擇乙醇作為燃料,那似乎能解決不少事情,最少它比石油更容易獲得,而且更為潔能。
因此,在前世的時候,朱由檢就注意了這種技術,從這種技術引進到叫停,他都有注意過。
在後世,乙醇叫停的原因也很簡單,首先就是乙醇的來源。
後世使用乙醇燃料的大國無一不是土地肥沃,地廣人稀的特點。
他們有大量的耕地可以耕種,而轉化成乙醇燃料就能很好地消耗掉他們過剩的玉米以及甘蔗。
這一點,放在現在的大明,似乎也能對應得上,畢竟大明每年新增上千萬畝耕地,日後即便沒有高產糧食的技術,也能憑著廣袤的耕地麵積將乙醇當做為主要能源。
糧食上沒有問題,那剩下的問題就是溫度了。
乙醇汽油的燃燒會使得汽車的尾氣中含有大量水汽,從排氣管滴落的冰溜子落在路邊被壓到之後就會導致四輪的抓地力不一致,進而出現打滑和側翻的情況,這也是後世許多北方國家禁止使用乙醇燃料的原因之一。
不過對於朱由檢來說,大明地域廣袤,擁有石油產地的地方眾多,因此大明完全可以根據地方來推廣相對於的燃料。
北方冬天用乙醇燃料不行,那冬天就采用石油,其它時候用乙醇就足夠。
朱由檢唯一擔心的,是乙醇作用燃料後,糧食會被有心勢力把控。
但是他的關心有些過早了,在事情沒有出現前,所有的解決辦法都派不上用場。
因此麵對這本奏疏,朱由檢也寫下了自己的評語:
“可酌情研究乙醇與石油方向,共為國朝所用……”
出外景,更的晚了一些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