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城南關廂。
沛縣的四處城門外都各有一處關廂,不過這幾處關廂並沒有城牆包圍,隻是聚集在這裡的百姓、商賈“自發”形成的幾條街道而已。
時間一晃來到了崇禎十一年六月十八日,這天一大早,城南關廂人頭攢動,縣衙的幾個衙役早早的過來張貼榜文,過往的百姓紛紛聚攏過來,幾個私塾的半大小子爭相大聲念誦,以顯示自己的“才學”。
“城南六裡外新建兩處工坊,乃是留城縣義士所有,日前已經接近完工,現兩處工坊同時招募人手,要求如下,”
“招募紡紗女工、棉布紡織女工各若乾名,要求已婚嫁之婦人,且能夠熟練紡紗,工坊會考驗之,並擇優錄取。”
“工坊待遇從優,每月發放工錢八錢,並且提供晉升機會,隻要技術過關、能力過硬,都有機會晉升、漲錢。同時所有被錄取之女工,工坊提供一日三餐,每日早上寅時末刻上工(早上7點左右),傍晚申時二刻下工(傍晚6點左右),並發放冬夏工服兩套。”
榜文上的內容頓時引起軒然大波,沛縣也有一些工坊,都是本地的士紳開辦的,不過卻談不上什麼待遇,在工坊內的夥計都是學徒,沒有工錢,隻有一日兩頓的“豬食”一樣的餐食,而且還要從早忙到晚,稍有不對就會被毆打,官府也不會理會。
與之相比,劉煬開辦的紡紗工坊、棉布工坊的待遇就顯得異常奪目,以至於有不少百姓難以置信,還以為這是哪裡來的騙子。
“如今這個世道,竟然還有這樣好的東家?怕不是人販子吧,專門用這樣好的待遇騙良家婦女!”
“就算不是人販子,我看這樣的工坊也開不長,一人一月八錢,還管三餐、發衣服,這得多少銀錢,能賺到錢嗎?”
一旁張榜的衙役聽著周圍的議論,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都彆亂猜了,那工坊肯定是正道,不然縣衙也不會幫著張榜招募人手。”
“至於能不能賺錢,隻要乾一個月就給一個月錢,下個月工坊黃了回家便是,你們能有什麼損失?”
周圍百姓想了想,的確是這個道理,於是不少人都盤算著讓家裡的婦人去試一試。
“不過工坊在城南六裡,那麼遠,下工之後回城都要天黑了,這一路上萬一遇到歹人可怎麼辦!”
如今世道亂,城外的地界基本上就屬於法外之地了,成年漢子夜晚趕路都不一定安全,更不用說婦人了。
衙役答道:“這不用擔心,工坊每天早上會安排馬車在城南關廂這裡等候,接女工去工坊上工。傍晚下工後,也會派馬車送女工回城,不會讓女工自己往返趕路的。”
“竟然還有這等好事!”
這下周圍的百姓更是震驚了,紛紛將這樣的好消息散播出去,不到一天的時間,城南新建紡紗工坊、棉布工坊招募女工的消息就傳遍沛縣內外。
“黃大姐!”
在沛縣東城,一條名為黃家巷的小巷子裡,一個路過的鄰人大聲說道:“城南關廂張榜招人呢,說是要招募紡紗女工,待遇很好,一個月有八錢工錢呢,黃大姐為何不去看看?”
黃大姐本名黃芸,早些年從豐縣嫁到沛縣的,今年也不過三十一二歲。隻不過丈夫命薄,幾年前因病去世了,隻留下黃芸一個人,連個子嗣都沒留下,守著丈夫的一處破落院子贍養公婆。
“還有這樣的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