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老,高壽啊?”
在一處冶鐵所內,劉煬看著一個須發花白的工匠詢問著。
那年老工匠急忙跪下,說道:“小老今年五十三了。”
劉煬讓所有人都起來說話,一旁負責帶路的千戶大聲斥責了兩句,屋內的十來個匠戶都站了起來,低著頭站在一旁。
劉煬見狀便對千戶說道:“有勞大人一趟,將剛才看過的兩處冶鐵所的匠戶,全部帶過來,這些人在下都要了。”
雖然還沒來得及一一盤問,但是一萬兩銀子已經送出去了,三十七個人,分攤下來二百七十多兩一個人,這麼貴的價格,劉煬必須來個一鍋燴,不然心裡怎麼都覺得肉疼。
趁著那個千戶去跑腿的空隙,劉煬拉著這個五十多歲的匠戶問道:“咱們這裡有幾個會製作鳥銃和火炮?”
在此前劉煬也梳理過明末有名的火銃,像是什麼魯密銃、迅雷銃、三眼銃等等,其中威力最大、射程最遠的要數燧發的魯密銃。而火力最猛的當屬迅雷銃,十幾個銃管同時開火,填充又快,堪稱是這個時代的“半自動步槍”。而三眼銃也是有優點的,可以當做狼牙棒近戰。
不過劉煬在權衡一番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鳥銃。
魯密銃性能最好,可是製造工藝也是最難的,據說大明朝廷集中了北京城內大量的能工巧匠,調集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也隻能批量打造了數千杆,根本無法滿足大規模軍隊的普遍裝備。
至於迅雷銃,雖然火力強勁,但是因為是多管發射的火銃,在填裝的時候又使用專門的“子銃”,看上去大大縮短了填裝時間,可以保證火力的持續性,可是相應的也大大降低了迅雷銃的可靠性。
劉煬曾看過一個資料,明軍在使用迅雷充的時候,通常都是第一波火力能夠給敵軍造成很大的殺傷,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因為迅雷銃在戰場填裝的過程中,故障率能達到驚人的四成,而且與佛朗機炮一樣,迅雷銃還存在子銃密封不嚴的問題,致使後續發射的彈丸沒有威力,甚至是炸膛。
至於三眼銃,這種火銃雖然也是多管的,但是射程太近,威力也不怎麼樣,給騎兵衝鋒的時候用還湊合,步兵的話就算了吧。
此時劉煬滿懷期待的看著眼前的老匠戶,隨後便聽到了令人滿意的答案:“啟稟大人,我等都造過鳥銃,不過火炮的話,隻是鑄造過虎尊炮,將軍炮一類的重炮尚未鑄造過。”
劉煬滿意的點了點頭,在明軍中,一般能達到將軍炮級彆的都是數千斤的重炮,一般都是明軍的固定的兵仗局統一鑄造,然後派駐各地的,這些匠戶沒造過也是正常。
“那你們造的鳥銃是燧發的還是火繩的?”
“燧發?”
看著幾個匠戶迷茫的樣子,劉煬意識到這個時代還沒有燧發這個概念,於是改口說道:“就是自來火銃。”
老匠戶說道:“自來火銃小老也聽說過,此種火銃不用火繩,而是以燧石擊發產生火星,繼而引燃藥池內的火藥,擊發彈丸殺傷敵人,大人雖說的燧發二字是否就是從這裡來的?倒是很貼切。”
劉煬點了點頭,問道:“那你們會造這種火銃嗎?”
讓劉煬失望的是,幾個工匠都是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