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說無憑,雖然伯爵不在意用來種甜菜的那點兒土地,但路易莎想要說服伯爵,得到更多的支持,就得拿出一些真東西來——倒不是他覺得路易莎在欺騙他,而是這年頭似真似假的流言太多了!
路易莎說甜菜也可以製得食糖,那還有傳說,食糖是伊甸園裡流出來的呢!就算相信的人言之鑿鑿,其他有理智的人難道會覺得這是真的?
所以為了說服伯爵,路易莎決定儘快實際製糖一次,就在鐵匠將路易莎需要的東西準備好後。
路易莎讓人將鐵匠鑄造的九口大小不一的鐵鍋,放到了剛砌好沒多久的灶台上。這灶台有九個灶眼,就在堡場邊緣的一個角落裡,路易莎為了方便,還讓人在上方搭建了一個遮擋的草棚。
說來路易莎自己也沒熬過糖,隻是刷到過古法製糖的視頻,這個時候也隻能動動嘴,具體的還是要彆人去做。
“這些甜菜頭需要清洗乾淨泥土,切碎後然後拿去榨汁...城堡裡有榨汁機的,我上次看到過!”城堡的榨汁機是用來給蘋果榨汁的,用於釀造蘋果酒。
說來,這都是一兩百年前發明的機械了,從有了這種榨汁機後,蘋果酒的品質才有了質的提升。畢竟,葡萄軟,含水更足,隨便就可以榨汁了,傳統上就是腳踩的。可是蘋果要榨汁,那可就費工了!
榨汁機是很簡單的螺旋壓榨機,由一個滴水盤、一個框架、一個連著擠壓板和把手的螺絲杆組成。框架底部是十字型的,可以盛滴水盤,主體部分則是一個立起來的倒U型,和底部十字相連。這個倒U型主體中間,螺旋轉動穿過的就是螺絲杆,擠壓板在下,把手在上。
最底部滴水盤上會放一個麻袋,麻袋上鋪一層蘋果泥,然後再一個麻袋,再一層蘋果泥,這樣可以鋪上好幾層。差不多了之後,就轉動類似於方向盤的把手,螺絲杆傳動擠壓板向下擠壓蘋果泥和麻袋,汁水就壓榨出來了。
汁水滲出到滴水盤邊緣,又通過一個導引缺口流到榨汁機下方早就準備好的容器裡。
至於蘋果泥是怎麼來的,則要用到一種石磨裝置。不是不能用這種石磨磨碎甜菜頭,但路易莎是見過這種石磨怎麼將蘋果壓成泥的,不管怎麼說,看起來是相當埋汰。
就一個小房間大小的底盤上放置蘋果,壓泥的過程中常有蘋果擠在一起不利於繼續壓泥的時候,就需要人跳上去踢開......
今後大規模製糖或許可以眼不見為淨,但現在是自己實踐,還是搞乾淨點兒吧——榨汁時的麻袋,路易莎都是用的乾淨的。而此時人們釀造蘋果酒時可沒有這麼講究,想法也很簡單,釀酒的過程中再不乾淨的也變乾淨了。
這來自於人們樸素的經驗,而用科學一些的解釋就是,普通細菌競爭不過酵母菌。發酵的過程中,酵母菌占據了全部的營養,其他細菌也隻能靠邊站了......
切碎的甜菜頭隔著麻袋一層疊一層,然後一圈一圈轉動把手,螺絲杆不斷往下杵,抵著擠壓板向下。很快,甜菜汁滲了出來...等到收集了足夠了的甜菜汁,進行最後一道簡單過濾,路易莎就安排了廚房的仆人幫忙。
有人照看灶火,有人攪拌、騰換甜菜汁,甜菜汁最先添進最大的鍋子裡。隨著熬煮而濃縮,就換到旁邊稍小一些的鍋子——一連九個鍋子,就是這個用處。
其實在熬煮的不同階段,適應的火候也該不一樣。但現在具體細節路易莎自己也不知道,她隻大致知道火力應該是越來越小的,就隻能讓仆人看著來。反正今後開始大量製糖了,相關經驗總能試出來。
這類生產經驗很多時候比所謂的‘秘方’都重要!很多‘特產’的生產說起來是很簡單的,每天浸淫在大量信息中的現代人總能說個一二三,但一到動手的時候就做不成功了。這是為什麼?無非就是太多經驗壘成的細節不知道。
具體到製糖這一塊,最重要的經驗還真就是熬糖時火候的掌握。據說古代所有製糖工人的工資,就數燒火師傅最高,蓋因為他們的工作不隻決定著糖的品質,甚至還決定著出糖率呢——哪怕是含糖量再高的原料,遇不到一個好燒火師傅,出糖率也會十分感人。
在熬糖的過程中,路易莎還提醒照看第一、二口鍋,一邊攪拌一邊撇去甜菜汁中浮沫的仆人:“我們可以加入石灰了。”
熬糖過程中加入石灰,是做澄清劑使用的(石灰可以中和糖液中的遊離酸,確保雜質的分解與沉澱,這樣糖最後才能結晶,而不是像麥芽糖那樣)。
這是第一次熬糖,也不知道要放多少。不過石灰這種東西,寧少勿多,所以斟酌著少放了些——少放一些,最多就是最後做成的糖沒有那麼乾淨,但如果放多了,石灰澄清雜質後還有多,反而更影響糖的品質。
具體加多少石灰,其實也可以今後生產的時候慢慢試出一個最合適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