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有‘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的說法,現在情況也差不多。身為現代人她看過的古代作品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大量的文字信息充斥了她的日常生活。可能她覺得有些俗氣的比喻修辭,此時看來就驚為天人——第一個將姑娘的臉比喻成紅蘋果的人也是天才!
要知道,英語成熟還得等到莎士比亞之後呢!因為莎士比亞作品中大量的短語和句子,極大豐富了英語的表達,而莎士比亞已經是文藝複興時的人了...中世紀不是所有國家都像英國,要等一個莎士比亞,但文學上的不成熟是一樣的。
“我認為,以海蓮娜你的聰明才智,如果你願意的話,也能做到這些。”路易莎認真地對海蓮娜說道:“隻不過你不願意,是不是?你和老師一樣,著迷於煉金術...我也覺得那挺有趣的,但僅限於其中一部分。”
“像是長生不老藥、點石成金,《絕學》那樣的文章裡介紹的將水銀轉化為銀...這些就算了。”
路易莎聽說安東尼是知名煉金術師的時候非常吃驚,她沒想到‘煉金術’這種東西居然是可以擺到台麵上的——過去她很長時間都生活在修女院裡,這讓她對中世紀時的宗教環境有了比較切實的了解。
和想的不一樣,雖然這是一個幾乎全民信教的社會,但‘怪力亂神’之類的東西是不受認可的。天主教認為,不存在其他超自然的力量,如果有人認為巫師、妖魔、小精靈等真的存在,那就是‘迷信’。
雖然私底下,尤其是偏遠的鄉間,那些東西總有人相信......
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為什麼在宗教力量強盛的中世紀,非常少見‘焚燒女巫’。反正路易莎在中世紀生活十多年了,還沒聽說過焚燒女巫的事——因為從根子上來說,天主教根本不承認女巫的存在!
曆史上焚燒女巫運動是在15世紀後半葉到18世紀後半葉這300年(最‘興盛’的時期是17世紀前後,那時候文藝複興都過去了),怎麼都和中世紀無關了!
焚燒女巫和宗教熱情也沒什麼關係,本質上是那個時期社會結構、風氣等劇烈變化之下,人們將越來越無法調和的民族矛盾、階級矛盾等,轉換為對弱者的處刑——被指認為女巫的,往往是外鄉人、單身女性、位於群體邊緣的人,這就很說明問題了。
‘女巫’,而不是‘巫師’這個包含男女的大群體,也進一步說明了問題。要知道,即使是最弱小的男人,也有比他們更弱小的女人呢!
因為有對‘迷信’的認知,所以路易莎還以為煉金術也和其他‘迷信’一樣,在這個時代屬於上不得台麵的,隻有偏遠地區的‘愚夫愚婦’才會信。如安東尼這樣的知名學者,怎麼會是煉金術師,還大家都知道呢?
她卻沒想到,此時煉金術雖然不屬於主流,曖.昧地在科學和神學之間左右橫跳,但在世俗世界卻不算忌諱。有的煉金術師甚至會公開和教皇通信,說明煉金術的好處——一般來說,教會官方對煉金術都是不支持,也不反對的。
斯科特父女的到來等於是給路易莎打開了一扇煉金術的小窗,她在安東尼那裡找到了一些煉金術文章,就像她剛剛說到的《絕學》。這裡重點當然不是‘煉金術’,而是煉金術裡真正科學、理性的那部分...是‘化學’啊!
煉金術針對各種材料,進行溶解、熔化、過濾、升華、煆燒、蒸餾等操作...路易莎這個現代人怎麼能不感興趣呢?
“您說的真有意思。”聽到路易莎的話,海蓮娜顯得有些不自然:“煉金術的最終目標就是煉製出‘賢者之石’,而賢者之石意味著長生不死藥和金子,您一下將它們全部否定了。”
這時候也回到房間了,路易莎發現讓娜送來了下午茶的點心,就放下樂器說道:“我並非不尊重您的追求,但我相信哪怕是最樂觀的煉金術師,當下也不會真的將‘賢者之石’當做目標了...至少我們得現實一些。”
“製作一些有希望做出的東西,追尋一些不那麼虛無縹緲的知識。”(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