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格麗特餅乾’真是新手餅乾中的新手餅乾,不隻是做起來比較簡單,原材料也易得,都是現在廚房裡常見的。
當然,味道也不差——口感上和後世主流的餅乾,無論是薄脆餅、早餐餅,還是曲奇餅,都不太一樣。在路易莎吃來,香酥厚實,又沒有那麼厚實,類似放大版旺仔小饅頭。
海蓮娜在路易莎吃培根香草烤小牛肉卷的時候,終於品嘗了餅乾。
路易莎也回答了她剛剛問題:“是的,這是一種餅乾,怎麼樣?”
“嗯,很香酥,而且輕盈...比起最薄的那種祭餅都要輕盈,人們還總說那種薄祭餅是輕薄如雲彩哩!”海蓮娜細細品味後給出了很高的評價。
她現在隻擔心,在路易莎這裡吃的太好了,今後父親離開了布魯多宮廷,自己再也吃不到,那就太難了。
“是黃油的香氣啊。”海蓮娜品味出瑪格麗特餅乾裡明顯的黃油香,又忍不住道:“您倒是經常食用黃油呢!”
路易莎知道她的意思,雖然在後世的人看來,黃油和橄欖油一起成為了西餐的代表油料。但在此時,豬油和橄欖油才是具備統治地位的。橄欖油不必說,乃是地中海飲食三部曲之一(即穀物、橄欖油和葡萄酒),在地中海沿岸這甚至不隻是飲食,更是‘文明’。
豬油則是蠻族入侵後隨著這片土地新的當權者走上巔峰的,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麼。而豬油之普遍、之受歡迎,從它被允許出現在四旬齋期就知道了。
這個本該禁絕一切動物性食品(不算魚)的齋期,卻允許‘植物油狀’的豬油出現!這隻能是自下而上的裹挾。
就如同一些動物,明明不是魚,隻因為會在水裡活動,也被務實地歸類為魚,擺上齋期的餐桌...實在是人民群眾的呼聲太大,大家太離不開它們了!
至於黃油,它在民間其實很常見,但在貴族餐桌,尤其是北方以外地區的貴族餐桌,就非常少見了。曆史上黃油名聲變好也是文藝複興時期的事了,然而最初也不過是橄欖油的替代品而已。
“因為黃油本來就很美味啊,尤其是帶有奶香的純淨味道,口感順滑,和糕點非常相稱。在我這裡而言,味道就是唯一的標準,至於餐桌上的高低貴賤等級,那不重要。”路易莎依舊是這樣說。
讓娜這時候和其他侍女吃完了自己那一份,也過來攀談:“路易莎小姐說得對!而且即使是固執的人,最後也不會拒絕真正的美味的。即使那些美味是用‘低賤者之食’製作的。”
“像這一次,伯爵大人還特彆命令主廚學習我的食譜呢!到時候要在晚宴使用,用來宴請賓客。”讓娜的食譜就是路易莎和她弄出來的,路易莎負責動口,她負責動手實踐並在原本的基礎上修改。
畢竟理論和實際多少還是有區彆的,在後世廚房裡做得的菜,在此時的廚房很難照搬,各方麵條件都不一樣了。再考慮此時能接受的口味微調,就更不必細說了。
“我還以為伯爵能直接讓你來做呢!”路易莎笑著側過頭。
這當然是開玩笑的,她早就知道中世紀一座大城堡裡仆人群體的複雜程度,不比華夏古代大家族裡來的低。就像《紅樓夢》裡那樣,一個小丫頭再會做飯,也不能一下提拔她去做廚房的主。
說起來,《紅樓夢》裡管事的基本上是家生子,很多職位完全是繼承製了。而在中世紀的西方,一些最開始不是繼承製的職位,像是大總管、仆役長等,也逐漸繼承製了。有的自家沒有子嗣可以繼承,還能買賣出去呢!
果然太陽底下無新事。
其實從這就可以看出近代西方宮廷的影子了,國王沒法隨便開除職位家傳的仆人、真正占住職位的人不做事(雇傭其他人做)、一個職位上不止一個人...其實是有本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