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子·料敵篇》。
吳子曰:“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一曰,疾風大寒,早興寤遷,刊木濟水,不憚艱難;二曰,盛夏炎熱,晏興無間,行驅饑渴,務於取遠。三曰,師既淹久,糧食無有,百姓怨怒,妖祥數起,上不能止……
吳起曾對魏武侯說道:“有幾種情況的戰事,是不需要經過占卜就能篤定取得勝利的。”
“一是在大風嚴寒中,晝夜行軍,伐木渡河,不顧部隊艱難的。二是在盛夏炎熱,出發很遲,途中不休息,行軍急速,又饑又渴,隻顧趕往遠地的。三是出兵已久,糧食用儘,百姓怨怒,謠言屢起,將衝不能製止的……”
現在若是將董卓在河東的士卒調動過來,不和吳起所描述的情況一樣了嗎?
倉促行軍,不讓他們歇息,就在饑寒交迫中與馬騰、韓遂的兵馬進行戰鬥,那根本就是將董卓手裡的那些兵馬送入絕地啊!
現在糧草被燒,軍心不穩,又有士人對董卓不滿,裹挾民意。這種時候,將大軍調回來,迎接董卓的很有可能是一場慘敗!
如果董卓在關中吃了敗仗,那關東聯軍必然群起而攻之!
所以無論如何,董卓在河東戰事沒有取得進展之前,恐怕不能輕易撤退!
而且……
董卓原定的計劃,就是讓李傕、郭汜部搶先渡河,前往河東,分散河東的一部分兵力。
算算時間,李傕、郭汜很可能已經渡過了大河。倘若這個時候董卓回援關中,那豈不是就意味著直接放棄了李傕、郭汜這部分兵馬?
將自己三分之一的兵力丟掉,那是再愚蠢的將領都不會做出來的事情!
所以,鐘繇的建議雖然看似是關中危局的唯一解,但其實是將大漢朝廷徹底送上死路!
不過劉協並沒有慌亂,也沒有因此怪罪鐘繇。
因為他知道。
鐘繇可以慌亂,但是他不能夠慌亂。
如今董卓離去,賈詡也到前線督運糧草,劉協本身就是長安城中最後的頂梁柱。
倘若連劉協都開始慌亂,那其他人再談什麼信心呢?
事實也果真這樣。
鐘繇看到劉協並未慌張,一副鎮定自若的樣子,心中的焦慮竟然也是消散了大半。
“元常,看你渾身酒氣,又疾步而行,衣衫淩亂,哪有半分天子近侍的氣度?”
劉協沒有與鐘繇再聊大事,反而朝左右宮人吩咐道:“去燒些熱水,讓鐘侍郎沐浴一番!”
?
鐘繇有些搞不清現在的狀況。
現在都什麼時候了,天子卻讓自己去沐浴?
不過鐘繇看劉協渾身上下都透著輕鬆,永遠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卻也不敢反駁,而是老老實實跟著宮人前往一側的宮室,真的開始沐浴。
“元常放心泡著!那沐浴的水是朕特彆調製的,有安神的功效,不泡夠半個時辰不要出來!”
在最後,劉協還扯著嗓子安頓了這麼一句……
被宮人服侍的鐘繇雖覺得有些荒謬,但是……哎?你還真彆說!這水還真挺好聞的!而且似乎真的有股淡淡的藥香!
等鐘繇離開,劉協才看向一旁早已手足無措的張遼。
張遼也聽見了鐘繇的那番話。
相比於不知兵的鐘繇,張遼其實也第一時間明白了此刻絕對不能匆忙調動河東之兵,免得釀造一場慘敗。
所以,張遼此刻其實更加焦急。
但劉協的作為也確實是讓張遼心情稍微平定了一些,至少沒有讓張遼現在就急不可耐的朝劉協詢問對策。
“文遠鎮定自若,果真是有大將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