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降雄主,定鼎乾坤之後,如今曆經西漢多年,如今再生事端。
時有一人,乃是‘王莽’。
傳聞乃是黑氣所化,禍亂世間,不知真假。
王莽早年折節恭儉,勤奮博學,孝事老母,以德行著稱,當時備受人之所崇。
漢成帝陽朔年間,他為黃門郎,遷射聲校尉。
永始年初,又封新都侯,遷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仕途一片坦蕩。
直至綏和年初,代替王根為大司馬,迎哀帝即位。
漢哀帝時,王莽被迫告退,閉門自守。
後來太後王政君臨朝後,以王莽為輔政大臣,出任大司馬,封“安漢公”!
王莽開始進一步展現其手段,總攬朝政,誅殺異己,廣植黨羽,取得許多人擁護。
劉嬰在位的時候,王莽以攝政名義據天子之位。
當時天有異象,黑雲化作蛟蟒,侵犯紫微帝星,一時間讓天下惶恐。
但一些風言風語,王莽都一一控製了下來,那時候,他位極人臣,好不威風!
可他的頭上仍然還有人!
終於有一天,王莽再也不隱藏自己的狼子野心,廢‘孺子嬰’,篡位稱帝,改國號為新,改元“始建國”,進行托古改製。
一時之間,倒施逆行,民不聊生,各地起義頻發。
天上紫微星暗淡,惹得紫薇大帝不喜,畢竟下界中原之地現在確實是一片亂象,但一時之間也不好直接動手。
於是拜托了千裡眼、順風耳,向玉帝提出下界的亂象。
畢竟這兩位曾被玉帝指派,在當日定下雄主統一事時,負責監察下界動亂。
再囑咐了天師張道陵,請他幫忙。
於是有了天上關於‘王莽’的議論。
...
...
王莽代漢建新,倒施逆行,招惹了不少的是非。
由於漢末以來,朝堂腐敗,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並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愈演愈烈。
王莽執政以來,為了獲取民心,雖然采取了一係列的手段,但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而托古改製,更是與現實截然相反,遭到了強烈的反對。
人們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各項政策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從。
還有一事,又涉及到了四海龍族。
王莽因國內已有北海郡、南海郡、東海郡,而唯獨缺少西海!
為了湊全這“四海”,他窮兵黷武地出兵,將青海湖一帶的土地占領來設置西海郡。
四海皆全,因此得到了西海龍王的相助,得風雨相助,一時間風頭無二!
王莽因此自命為天命之子,愈發囂張。
為感謝西海龍王,王莽想讓這塊荒地變得像一個真正的郡。
所以必須要強製移民。
於是王莽又增加了五十條嚴酷法令,以便增加成千上萬的罪犯,滿足移民的需要。
為了這個西海郡,王莽招來了最初的不滿,天下失心的第一步,也就是這裡。
後來西海龍王得知,便直接跑了,也不再給王莽風雨之力。
王莽得知以後,雖然怒斥龍王不守誠信,但也無可奈何。
於是下令,將龍王廟改到低窪處。
要是風調雨順,也就罷了;
要是沒雨,也就沒人會去禮拜;
要是雨下大了,導致發了洪水,第一個淹的就是你龍王廟,你龍王第一個跑不了。
王莽認為異族之人,生來低賤,不及他們半分。
將原本臣服於漢朝的匈奴、高句麗、西域諸國和西南夷等屬國統治者,由原本的“王”降格為“侯”。
各族因此拒絕臣服新朝。
興許是王莽覺得難度太低了,才給自己上了點強度。
王莽主動挑起了無謂的爭端,輕率地決定動用武力。
不僅導致邊境衝突,還使數十萬軍隊長期陷於邊疆,無法脫身,耗費了大量國力,造成邊境戰亂不絕。
一時間內憂外患,起義頻發,造成民不聊生的亂象。
要是他好好治理也就算了,但不僅僅是個篡逆之輩,偏偏還弄得民不聊生!
失了天恩,更丟了民心。
剛開始隻有劉氏宗族在反對他,漸漸地反蟒的浪潮開始席卷天下。
反蟒的浪潮從一開始就沒有停過,並且愈演愈烈。
但王莽是什麼人?
天下的叛亂,都被王莽輕鬆鎮壓,毫無壓力。
諸如徐鄉侯劉快率數千人起兵、真定人劉都等密謀舉兵造反等等。
直到‘呂母起義’,王莽開始有些乏力,加上‘赤眉綠林’的起義,徹底燃起了起義之火。
又過了幾年,漢光武帝劉秀在宛城起兵,一時間要風得風,要雨有雨,如同天神幫助一般。
打出了‘複高祖之業,定萬世之秋’的旗號!
後來加入了綠林軍,又給王莽造成了不小的麻煩。
王莽得知以後,當即舉辦了一場‘哭天大典’。
結果自然是不儘如人意。
另外,哭也算時間。
赤眉、綠林的事,已經刻不容緩了。
...
...
自天庭會議,定下劉秀之事後,張道陵天師便下凡,暗中多有相助。
此時王莽麵臨北方赤眉、南方綠林兩大起義集團的進攻,日漸焦慮不安,北方的赤眉與南方的綠林軍,同為當時起義力量最強大的兩支軍隊。
當初王莽認為赤眉軍聲勢更大,起義軍幾乎遍布北方各州郡,覺得形勢更為嚴重,於是優先對付赤眉。
結果南方打得更凶,沒辦法,王莽隻得調整重心。
王莽便派遣大司徒王尋、大司空王邑將兵四十二萬,號稱“百萬之師”!
軍隊集中後,即開始向潁川開進。
在潁川又會合了嚴尤、陳茂的部隊,隨即向昆陽方向進擊。大軍逶迤千裡,糧草輜重絡繹不絕。
將昆陽圍了數十重,又不接受城內王鳳的投降,意要全殲滅城內起義軍。
劉秀也在城中,隻是一個偏將軍,並不是昆陽的話事人。
大敵當前,其他人都嚇破了膽,隻有劉秀談笑自若,並不害怕,言道:“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我等必有人來相助,不必擔憂!”
眾人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見劉秀胸有成竹,於是接受了劉秀的建議,開始聽他的命令。
劉秀的計劃是讓人在城內堅守,自己同其他十三人出城爭取外援眾人照做。
當時夜有流星墜入王莽營中,晝有雲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然,吏士皆恐之,以為天神降怒!
與此同時,劉秀從外邊爭取了幾千援兵也殺了回來,在王莽軍包圍圈外四、五裡列陣對敵。
而讓人費解的是,王尋、王邑有絕對優勢的兵力,卻挑幾千人來迎戰劉秀,其他兵士在後觀摩。
就好像失了神一樣。
而劉秀率領步、騎兵千餘人,衝入敵陣,斬首數十,後又來回衝入幾次,連連得勝。
此時雲頭之上,天師張道陵正望著底下種種。
一旁的道童說:“張天師,會不會過了些?陛下不許我們幫他太多,現如今已然是壞規矩了。”
張道陵搖頭道:“陛下又沒提怎麼個多法,趕緊安定天下才是要緊事!不多,不多!一小塊石頭,吹了口迷人的氣!”
而此時地下,劉秀將三千敢死隊,與昆陽城守軍合擊王尋、王邑部隊,斬殺王尋,敵軍開始潰敗。
張道陵又拿出一塊小旗,正要施咒,卻聽見道童言:“師父,不能再幫了,再幫就要出事!所謂事不過三,切莫要動手!”
天師道:“哎呀!壞了事!我隻是拿出來看看,你這道童怎麼隨意動為師?手抖了一下,不小心搖了一搖。”
當是時也,天降暴雨,狂風大作,揭瓦折樹。
王莽的新軍立馬陣腳大亂,潰不可擋,踩踏而死無數,於是近乎全殲敵軍,隻有王邑等幾個將軍僥幸逃脫。
天師訓斥道:“這一次便饒了你,下次不得再管為師!不然定要拿你是問!”
道童有些委屈,方才明明是天師搖旗搖得起勁,怎麼成了他的鍋子?
但道童被罵得又不敢再多言,怯怯地待在一旁,觀天師大顯神威。
這一戰過後,王莽再也站不起來了。
兵都打沒了,還怎麼和劉秀鬥?
...
...
王莽雖然倒下了,但很快另一個王姓人站了起來,也想要開創一個自己的王朝。
這次這個王姓人學乖了,在成大事之前,他說自己的名字王郎是假的,他實際上姓劉,而且是故漢成帝遺落在民間的兒子劉子輿!
這是在冒充真龍血脈,更是惹了天怒,自然會有禍事!
張道陵天師得知以後,不喜道:“一個地頭蛇,強裝天命龍。”
但當時河北一帶的豪傑百姓,卻真誠地相信了王郎的鬼話,說什麼就是什麼。
居然真的擁立他為皇帝,史稱“趙漢湣皇帝”,定都邯鄲。
讓張天師沉默了好一會兒。
然而,在王郎稱帝之前,洛陽的更始帝劉玄已派了大司馬劉秀為使者,來河北招撫諸州郡。
這下劉秀和王郎,就變成競爭的死敵。
王朗遂大舉通緝劉秀,以十萬戶封邑懸賞其頭顱。
王郎也真是大方,十萬戶!這可是整整10萬戶啊!
這可是要跟呂不韋的文信侯看齊啊!
河北官民聞聽頓時興奮了,於是全民總動員,對劉秀一行百十人展開大搜捕。
劉秀此時正在薊縣,消息其實並不靈通,多虧了某人的暗中送信,方才得知消息。
於是遂率眾殺出,一路南逃。
他們不敢進入城邑,隻得白天黑夜地奔命於荒郊野外。
十餘日後,逃到河北饒陽這個地方時,眾人從薊縣帶出的最後一點乾糧已全部吃完。
適逢早春正月,一年中最冷的時候,眾人匆忙間逃亡未帶禦寒衣物,是饑寒交迫,半步也走不動了。
張天師觀之,在道童的勸說下,決定先在暗中看看。
劉秀看著僚屬們饑腸轆轆,落魄不堪的模樣,不由得默默留下兩行清淚。
他劉秀得天助,卻不知為何,偏偏在此時,仙神沒了聲氣?
讓劉秀歎道:“我自以為有天相助,沒想到如今也有這般境地!”
淪落到這等地步,眾人還跟著劉秀在冰天雪地之中風餐露宿,不離不棄,甚至連半點怨言都沒有!
這一份患難之情,真可比當年晉文公重耳君臣矣!
劉秀狠心道:“罷了!王朗不給我們活路,更始帝也是個要死的,仙神也不給我們幫扶,那我等便自己走!”
於是,劉秀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一個驚為天人的操作,那就是反其道而行之。
最危險的地方,往往就是最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