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不是彆人,正是本該在揚州山區剿匪的陸遜,陸伯言!
原來陸遜自山區剿匪而歸去孫權那裡回報,孫權一時歡喜,便對他說了呂蒙要偷襲江陵的事,陸遜自告奮勇願為援軍,正巧之前東吳群臣商議若順利攻取江陵便不要再北上刺激關羽,反而該以穩為主,等關羽與曹操兩敗俱傷再說。孫權便發五千精銳與陸遜統領,自柴桑出發前往江陵傳達決策層新的意圖。
陸遜見呂蒙之時,呂蒙已占領了江陵,卻是正在為是否向襄陽進發而舉棋不定。因為雖然現在呂蒙已偷襲江陵成功,但關羽大軍仍在樊城與曹軍相持,軍力並未受損,況且曹操與孫權約定的也是封襄陽以南之地,並不包括襄陽。襄陽離樊城不遠,進攻襄陽肯定會讓關羽立刻知曉己方已經背盟並偷襲了江陵,實在不如就將大軍停駐在這裡,坐觀關羽與曹軍相鬥,實力太減後再相機行事。
陸遜見呂蒙後,傳達的也是孫權要呂蒙穩守江陵,坐觀成敗之意。呂蒙見孫權與自己意見相同,便下了決心不再攻取襄陽。
然而陸遜在轉達了孫權的意思之後,卻笑著以言挑道:“主公命我傳令將軍不可輕動,雖有願看關羽與曹操相鬥之意,但如今江陵南有零陵、武陵二郡,城內兵馬不多,將軍取之也不無不可。”
呂蒙搖頭笑道:“如今江陵已被我所得,二郡已無外援,得之是早晚的事。此時興兵去取,隻是削弱江陵的防禦,倘關羽撤兵來奪江陵,反是不美。如今我隻要據住江陵,關羽便進退失據,就算撤到襄陽暫駐,也不免陷入曹操大軍包圍,到時我再南收二郡,豈不更好!”
陸遜見呂蒙如此,這才放下心來,開始將真實想法說與呂蒙道:“呂將軍如此持重,真才不負主公所托,不過末將從柴桑領兵來時,想的卻是另一件事!”
“伯言但說無妨。”呂蒙聞言便收起了笑容,轉而正色道。
“我東吳如今軍力約在十五萬,大概的分布便是三塊:一塊是大都督與你所領的陸口諸軍,主力精銳三萬,其餘軍士兩萬。另一塊是主公在柴桑駐軍三萬,廬江防備曹操兩萬。最後一塊便為分布各城軍士總約五萬。”呂蒙邊聽邊點頭,耐心的聽陸遜繼續說下去。
陸遜繼續說道:“這十五軍力看似不少,但用來進攻能調動的其實還是前兩塊,而其中堪稱精銳的也不過六萬左右。如今呂將軍率三萬精銳攻取了江陵、公安兩地,看似使關羽陷入絕地。但若曹操等關羽撤入襄陽後便不再進兵,很可能就出現關羽從襄陽、劉備從蜀地兩麵夾擊江陵的情況。”
“這——”呂蒙略微一想,便明白陸遜此言不無道理。轉而疑惑道:“若如此,主公為何隻命你帶五千人來,不多增加兵馬前來助戰呢?”
陸遜笑道:“那是因為現如今是三家之爭,不是兩強爭霸。若我軍在江陵屯軍五萬,曹操定會促關羽回軍與我相爭,劉備也會立刻傾儘全力從漢中向荊州增援。而三萬人這個數字就變得微妙,看起來光憑關羽的軍隊就能與我方作戰,曹操為求速勝,到時候就不能不幫我們一把,劉備從川中前來的增援也會變得慢一些,沒那麼急切。”
“那這五千軍是?”呂蒙疑惑道。
“既然將軍不能輕動,那末將就率這五千人馬為將軍攻取宜都,將欲出川的蜀軍阻在夷陵如何?”陸遜一臉的英氣,在說服了呂蒙穩守江陵之後,便主動請命道。
“這——”呂蒙想了想還是說道:“夷陵此地本是十分重要,本將軍攻取江陵之後沒有向西封川口,一是擔心分兵不利於守住江陵,也是因為聽聞劉封與孟達已攻取上庸諸城,而目前劉備軍主力俱在漢中,若是增援關羽,儘可從上庸到襄陽,這才沒有急切的想攻取宜都!”
陸遜笑道:“在下有一計策,可使關羽顧不上回襄陽便直來江陵,到時候曹操取了襄陽,上庸救援的通道便不複存在,那攻取宜都,便成了當務之急了吧!”(www.101novel.com)